很快朱棣就見到陳洽,交談之下,朱棣對他大為讚賞,他不但腹有韜略,而且也不是個嘴強王者,而是有真正的實力。

於是陳洽就被任命為行軍參讚。

朱棣隨後又給廣西總兵、四川都司、中軍都司分別發去聖旨,命他們調集人馬,準備南征安南。

又覺得不保險,把陳洽招來,道:“朕給你一份聖旨,你前往廣西土司,征調三萬大軍,誰若敢不從,朕許你先斬後奏!”

陳洽大喜,“臣遵旨!”

“土司桀驁不馴,不可小覷,你此去行事千萬小心,萬不可莽撞。”

“臣領命!”

朱高熾回寢宮一直愁眉不展,連續好幾日都沒搞事兒。

張瑾瑜見他不高興,問了幾次始終未果,這日她煮了雞湯,親自給朱高熾端來,“殿下喝些雞湯。”

朱高熾放下毛筆,看著張瑾瑜忽然道:“你也不年輕了啊。”

張瑾瑜道:“殿下何出此言?”

朱高熾道:“瞻基一天天長大,今年都快四歲了吧。”

張瑾瑜心中一陣甜蜜。

朱高熾急切想找人分享下自己心得,歎息道:“這幾天是我冷落了你,實在是國事艱難。”

張瑾瑜道:“陛下龍精虎猛,雄才大略,殿下又傾心輔佐,能有什麼大事?”

“安南的事兒聽說了嗎?”

張瑾瑜神色黯淡,低下頭:“聽說了,前兩日他們的家人有人求告皇後娘娘,恩請皇後娘娘幫幫他們。”

她想起那日看到的慘狀,忍不住一陣悲傷,人心總歸都是肉長的,怎麼也不可能無動於衷。

朱高熾說:“這次戰爭是勝利的,但最後一定會失敗。”

曆史上征服安南後不久,大明就不得不經常派人平亂,斷斷續續十幾年,至朱瞻基登基後,朝廷幹脆放棄這塊土地,當然這跟文官集團的私心有關係。

他們要打壓武將集團的勢力,安南就是犧牲品。

但朱高熾認為,即便沒有文官集團的私心,也很難成功。

交趾布政司按照大明的規則設立,但這種規則隻適合於大明境內,安南都獨立三四百年,早就對中原王朝沒什麼印象。

所以交趾布政司一定會失敗。

除非,按照他的想法來。

張瑾瑜對這些事不是很懂,但聽到朱高熾是因為這些事而煩惱,反倒是輕鬆了些,“殿下有任何疑問,為何不說與陛下聽?”

朱高熾道:“陛下是不喜歡這個答案的。”

戶部從各地調集的糧草已經起運,按照朱棣的吩咐,這部分糧草要送到廣西。

眼見無法拖下去,朱高熾在某次早朝後請求單獨跟朱棣對話。

朱棣滿足他的要求,帶著他又去飛龍在天樓。

那是在柔儀殿後麵的樓。

朱棣憑欄眺望,道:“你很少這麼正式,怎麼回事?”

朱高熾道:“父皇,孩兒願領兵出征。”

朱棣挑眉:“你?”

朱高熾確實有一定的軍事才能,但征個安南小國,大明太子出動,是不是他們的臉太大了?朱棣想都沒想就拒絕這個提議。

朱高熾據理力爭,說:“安南地形複雜,況且久離中國,打下來倒是容易得很,但要守住才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