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皺眉,道:“或許你說的辦法可用,但我覺得,兩廣地區沒人來,全國卻有很多人還是願意試試。”

他立刻給朱棣寫信,講明在本地遇到的困難,希望朱棣能夠從北平府地區調集部分官吏前來安南,另外也可以從全國征集願意來試試的舉人,朝廷報銷所有路費。

信沿著驛站飛快送回金陵皇宮,朱棣收到信後,將信給諸位大臣展示。

眾人想象不出來朱高熾到底在安南搞了多大的事兒,怎麼還沒打下來就需要數百名讀書人去參加工作,信裏說的有些含糊,隻說已經分了田地。

朱棣問:“你們怎麼看?”

楊榮回道:“陛下,臣以為當派人前往安南,如此名不正言不順,會使我朝威儀受損,周邊皆是藩國,他們會怎麼想?”

其他幾個人也是差不多這個意思。

朱棣道:“那行,金幼孜,你就帶著幾個人去吧,夏原吉,你們戶部也派幾個人,吏部也派人跟過去。那兒有的是你們的活。”

所以,朱高熾先等到的並不是所需要的讀書人,而是來自中央的監督團。

朱高熾大為高興,來了十幾個人,這些人都是高手,為他們準備了巨大的歡迎晚宴,並且真誠對他們說:“有你們在,我就輕鬆多了。”

果然,隨後朱高熾便將很多工作分配給他們。

金幼孜仔細了解安南所實行的體製,極為驚駭,這是要挖斷大地主的根啊,朱高熾主導的體製,完全延伸到鄉村的每個角落。

舉個例子,鄉村的村官,可以民選,但是村官也必須接受中央的考察。

一個村的村長,力量是極為單薄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一個名為村委會委員長的手裏,這個人都是中央調派,不接受民選。

這樣,主要力量集中在中央,地方民選官隻不過是代表,能處理部分事物。

鄉紳沒了,那些負責治理地方的大地主也都被消滅,有什麼事就去村委會,有專門的人負責斷案,有人專門負責發展經濟,稅收也有專門的人負責。

基本上切斷了鄉紳插手地方的所有可能性。

這樣行政支出無疑是非常巨大的。

金幼孜詢問朱高熾,這個地方的稅收能否支撐這麼龐大的支出時,朱高熾笑起來。

“是可以支撐的,現在是戰時,大家的俸祿都低,待大決戰有了消息,我就會啟動大規模工程。”

“什麼工程?”

“修路,我要把兩廣、雲南與安南連起來。”

“可是這樣也不會增加稅收啊。”

“是的,是不會的,但他們的政績會提升很快,他們將獲得升職的機會。

等熬過這段時間,路也修好了,到時候的稅收自然能夠支撐這麼龐大的支出。”

金幼孜被朱高熾的大膽想法驚呆,但很快他就被繁忙的工作淹沒,他從來不知道,一個州府的工作也有這麼多,哪裏還有時間想別的事。

。您提供大神書院大師兄的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