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朱高熾便將稅收計劃呈給朱棣,按照他的估算,改革稅率後,能讓朝廷的稅收翻上一倍。

不等稅收的問題解決,今年棉紡的數據出來,朱高熾趕緊拿著去尋朱棣,看到數據,朱棣生氣、憤怒、欣慰以及各種表情都有。

他坐下仔細觀看,又詢問朱高熾,終於把這份半年報完全看懂。

但他的情緒裏隻剩下憤怒了,

棉紡今年的利潤在四百多萬兩,結果繳稅哪怕全都按照朝廷的規定執行,也隻有十來萬,這數字按理說不少,但跟利潤相比,簡直離譜。

朱棣自己不信邪,又叫紀綱去調查金陵城裏絲綢商人的收入與繳稅情況,很順利就拿到數據,朱棣氣得渾身顫抖。

好家夥,這些大商人的總利潤超過五百萬兩,稅繳了不足兩萬。

他又叫人去大規模調查,結果出來的數據更離譜,去年全年的商稅收入也不過是一兩百萬兩。

但單單金陵一地,有頭有臉的大商賈,利潤總額就超過上千萬兩。

金陵地區的稅收,連五十萬兩都不足。

朱棣氣得直吐血,他找到朱高熾道:“商稅必須要重征,這麼高的利潤,稅收才這麼點,拿朕當傻子糊弄!可惡!”

朱高熾勸道:“這些商賈背後都有貴人相助,風聲鶴唳不必憂心。”

“朕是心疼錢!”朱棣來回走動,“必須改,全麵改革商稅!估算出能多征多少稅嗎?”

朱高熾道:“如果都收上來,差不多有四五百萬兩,這才比較合理。”

上早朝時,朱棣又把這些事拋出來,這次直接拋數據,群臣啞口無言,連個借口都沒辦法找,這是事實,洗都沒辦法洗。

隨後開始對商稅的大討論,朝臣們吵成一團。

因為大家都不懂經濟,商稅到底該怎麼征收,完全看朝廷的需求,另外,他們自己也有產業。

吵來吵去並沒有達成一致,朱棣索性停止了所有政務的討論,專門用來搞商稅。

吵了四五日,都筋疲力盡,卻也吵不出什麼結果。

朱高熾道:“父皇,諸位大人,咱們是不是忘了什麼人?”

“忘了什麼?”朱棣不解。

群臣也迷糊,朝堂上沒少誰啊,看著都在呢。

朱高熾道:“商人啊,這些商人是征稅主體,咱們討論商稅怎麼能不問問他們的意見?”

“啊……這……”

朱高熾不說,大家都沒有意識到,因為在他們的意識裏,商人也算是人嗎?他們隻不過是一群奸商而已,給他們什麼他們就得要什麼。

朱高熾繼續建議:“其實,這樣吵是吵不出來結果,依我之見,不如召集商賈,由各部委派主事參與,共同製定商稅。”

“可商人都是奸猾之輩,與他們商討商稅,豈不是與虎謀皮?”

楊榮此話一出,眾人紛紛點頭,是啊,從來沒見過薅羊毛還跟羊商量的。

朱高熾卻道:“他們也是商人,也是我天朝子民,向他們征稅,自然要問問他們的意見。”

朱棣也是有點頭暈,朝堂上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倒是不如借助外力,於是把此事交給朱高熾去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