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虎道:“唉,這杭州之地新興試點,稅率喪心病狂,聽聞王爺有意在杭州做點生意?”

吳老三點點頭。

韓文虎勸道:“非是小的不樂意王爺來,實在是這杭州稅率奇高,王爺若是做個糧食生意倒是還行,稅率極低,但做其他生意那是不成的。”

吳老三張狂道:“王爺做生意還要繳稅?這是誰規定的?”

韓文虎大喜,到了現在兩人終於進入正題,韓文虎希望能把自己的生意掛靠在王爺名下,可以讓他們少繳稅,但吳老三卻不樂意,“你們做的什麼生意我都不知道,怎麼能讓你們打著王爺的名號呢?”

韓文虎等幾個商人立刻表示,每年都少不了一份孝敬在。

重點來了,他們之間的主要分歧也就是孝敬的多少問題,韓文虎希望是個固定數字,但吳老三卻願意以生意營業額為準。

隨後便是赤裸裸的討價還價階段,因為掛靠王爺的名號,好處並不隻是免點稅,更重要的是,那代表麵上的人物,證明咱們背後有靠山。

不知道便利多少。

雙方吵了半天,最終約定個價格,每年是固定金額,但至少要達到一萬五千兩每家,低於這個數字絕不會允許胡亂打著魯王名號。

韓文虎同意,其他幾家也都同意,雙方愉快簽訂契書,名義上這是魯王府的生意,但實際上還是他們各家獨自經營,魯王府不會幹涉。

單單這一項生意,吳老三就為魯王府撈進去近十萬兩每年,臨走時韓文虎又給吳老三單獨一份呈儀,打開一看,全國通兌通彙的彙票,八千兩。

吳老三極為高興,伸手在彙票上彈了下,仰天長笑。

幾日來,這個家夥就幹這個活,但他也是有原則的,低於一萬兩的,他連看都不看,那些小門小戶的生意,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

但杭州是什麼地?

文萃之地,膏腴之地,自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說,這裏的富商如雲,每天吳老三光是收禮都收到手軟,若不是那個人,他壓根就不看禮。

他現在有些懊惱,你說魯王當初怎麼就沒被封在杭州呢?要是魯王府在這兒,他能把杭州都變成自己家的產業,當然這個事情也就隻能想想。

而與此同時,新組建的稅務司司長,愈發覺得不對勁兒,因為很多稅務專員跑去收稅的時候,對方直接甩出來個令牌,那是魯王府的令牌。

稅收一下就停下,司長邊托人打聽到底是怎麼回事,邊把此事向朱高熾彙報,最後弄個統計名單出來,好家夥杭州幾乎有名有姓的大戶商賈都成了魯王府的產業。

名單也一同報給朱高熾。

朱高熾看完緊緊皺,思索後還是認為這件事他不能單獨處理,必須要通朱棣。

於是朱高熾便向朱棣通報了此事。

朱棣不相信:“他魯王人在山東,怎麼杭州會有那麼多產業?”

。您提供大神書院大師兄的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