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機絕對不是短時間能造出來的。

是因為科技含量高嗎?

並不是。

第一次工業革命中,人類的科技力量,依舊處在量變到質變的前夕,凡是稍微有些曆史的文明,都有可能發明蒸汽機。

難度在於,蒸汽機生產過程中各種各樣的秘密,並不為外人所知。

破解這些秘密,才是困難所在。

過完年,正月十六朝廷開印,朱高熾正式在報紙上公布海外殖民許可的全部細節,比如資產的要求,人員的要求,以及個人身份的要求。

但這個要求是針對船東,對個人反倒沒那麼多條條框框。

正月十七,曹國公求見朱高熾,對海外殖民許可證他誌在必得,為巴結朱高熾特意搜羅些奇怪書籍,裝幾筐送到東宮。

朱高熾翻著書,笑道:“曹國公有心,這些書籍搜羅不易吧。”

李景隆拱拱手:“隻要殿下喜歡,都不是事兒。”

朱高熾道:“你是想要許可證是吧?”

“殿下英明,臣想什麼,殿下一猜便知。”

“去找衙門申請吧,按照你的條件肯定可以。

隻不過許可證的發放,依照納稅多寡而定,納稅最多的肯定最先獲取。

今年隻會發放五十張,去吧,早些填上資料。”

李景隆大急,“殿下,不是繳稅了就有嗎?”

“並不。許可證是需要年審的,每年都會重發。”

李景隆心一下就沉了,開始琢磨自己繳稅夠不夠多。

管家把今年繳稅的細節全部取出,李景隆大罵他一頓:“你怎麼就繳了今年的,往年的?”

管家驚詫莫名:“老爺,哪有人上趕著繳稅的?”

“糊塗!蠢貨!教你繳就繳,哪那麼多廢話,從咱們家封公那日開始算,快去。”

管家眼珠都快瞪出來:“那得好幾萬兩。”

“讓你去就快點去!”

這個消息是小範圍內傳播的,並沒有直接在報紙公開,但越是這樣的小道消息,越讓人信服,所有人都相信,許可證一定按照這個規則發放。

許可證申請截至一月底,申請公開前的五天,報紙上突然公布許可證發放人員名單,並且接受監督,每個人名字背後都詳細標注船隊船隻數量,以及繳稅多寡。

眾人都驚呆,沒想還有這種操作。

朱高熾此舉無疑大大刺激所有人,他們開始為了更高的賦稅目標而努力。

二月初,尚在春寒料峭,最終名單確認,果然隻有五十人,按照規劃他們必須一個月內準備好,否則許可證作廢,並且不可轉讓。

觀察名單可以發現,獲得許可證的光是國公就有四個,侯爺八個,伯爺十三個,朝廷重臣或者重臣家眷十六個,大商賈九人。

報紙上對這五十個人大吹特吹,朱高熾也特意關照他們,該做點好事就做點好事,否則報紙上都沒辦法吹。

養濟園那邊缺錢缺得很厲害,你們幹嘛不捐贈些呢?

五十個人心領神會,最低也捐了五千,最高捐了三萬,是徐輝祖捐的。

徐皇後是徐輝祖的姐姐,他支持也是理所應當。

三月初,江南草長鶯飛,龐大的船隊已經形成,合計共有四百艘船,載人一兩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