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朱高熾發下的指南,每艘船上都購買足夠多物資,防備出現措手不及的事兒。

大太監鄭和被委任為殖民總督,負責統籌規劃所有事宜。

他帶兵三千,另有文官二十人,武將十人,他們的任務是在新大路上建立行政體係。

當浩浩蕩蕩的船隊出發時,整個金陵城都瘋了,全集中於碼頭圍觀。

四百多艘船幾乎將長江堵住,綿延數十裏,頭船鄭和的座艦最先出發。

其他船隻陸續跟上,浩浩蕩蕩順流而下,最終消失於地平線。

巨大的船隊離開後,整個金陵城突然寂靜不少,有人懷揣美夢,有人盼著倒黴。

朱棣的心情原本也很好,但很快就被一封奏疏破壞心情,山西今年又遭遇旱災,請求朝廷撥款救災。

他的憤怒來源於,山西為九邊之地,賦稅本來就輕,再加開中法往邊陲送糧,許多地方原本不應該缺糧,可稍微有些旱災,山西布政使就上書求糧,怎麼能不叫人生氣。

他把紀綱叫來,命他去山西查處究竟是怎麼回事。

一個月後紀綱回來彙報,說山西布政使倒是沒有說謊,但真正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為塞王。

山西代王已經去了新大陸,但仍舊有兩個王爺,晉王與沈王,其中沈王尚未就封。

三個王爺幾乎占據山西境內最肥美地段,而山西又因為常年開發,早就不是漢唐時期的關中之地,反倒搞得沙漠化很厲害,糧食產量很低。

而此前山西幾乎年年都有災,去年居然經曆水災,簡直就是離譜到家。

朱棣把朱高熾召來,把奏折給他看。

朱高熾試探:“這……把晉王叔召進京嗎?”

“那你是爺爺封的王,召回來朕豈不是跟建文一樣?”

朱高熾不吭聲,山西的問題朝中大臣看得明白,朱棣也清楚,可就是怎麼處理都棘手。

幸好,代王已經被送去新大陸,這次搞來不少黃金。

之前離開的船隊裏,有四十多艘船都是代王的。

如果三個王都在山西,那就不知道到底有多麼離譜。

朱高熾道:“山西也有大地主,以我看,還是朝他們下手吧。”

兩人正說著話,忽然一個小太監進來,匆匆道:“陛下,安南來人。”

朱棣道:“宣!”

不一會兒一個個子比較矮小的人進來,他風塵仆仆,一看就知剛剛抵達,連衣服都沒舍得換,此人給朱棣上了個奏折,朱棣看完給朱高熾。

奏折是交趾布政使寫的,他問安南春稅已收納完畢,朝廷究竟打算怎麼辦?

運回國內,還是暫存安南,待秋稅一起運回?

奏折本身沒什麼問題,問題的關鍵是春稅的數量。

足足十萬石。

朱棣起初的期許,隻要有個三五萬石已經不錯,也沒敢想過居然能有這麼多。

他想起朱高熾曾在安南實行打地主分田地政策,叫人取來交趾布政使上的魚鱗冊。

。您提供大神書院大師兄的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