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布政司曾經搜出過胡氏王朝時的魚鱗冊,對比後朱棣大大震驚,現在交趾布政司納稅土地起碼比之前多一半,他開始詢問朱高熾細節問題。
比如當時如何將地主鬥倒,又是怎麼才引不起反抗。
朱高熾回到寢宮,又陷入沉思,朱棣已經開始動農稅的主意,這也正是他想要做的事兒。
但農稅究竟該如何改,又該從哪裏下手,需要斟酌。
朱高熾在書房一坐四五時辰,飯都是送進去的,到晚上時他才有了決定。
朱棣研究完交趾布政司的土地政策後,做出個可能會讓很多大儒都不舒服的決定:農稅改革。
這件事當然要交到朱高熾手裏,他才是唯一改革成功的人。
朝廷裏的大臣沒有任何個人擁有過經驗,他把希望寄托在朱高熾身上,而朱高熾也不負眾望,跟他開誠布公談了次。
兩人對話發生在九五至尊樓,所有下人太監都躲得遠遠的。
涼風吹拂,朱高熾有點恍惚,不知不覺中已經來到大明三四年,對於遙遠的文明世界,幾乎都快遺忘,回憶就像這風一樣,穿過幾百年的時光而來。
朱高熾說:“像交趾布政司那樣的改革,在國內是不行的,起碼現在不行,牽扯人太多,但改革農稅是可行的,而且勢在必行。”
朱棣負手道:“交趾那樣的情況,是你借了勢,現在卻無勢可借。”
朱高熾同意這個說法,交趾當時是取了巧,國內可沒這樣的巧可取,但也不是沒辦法。
“父皇,孩兒以為,攤丁入畝的時機到了。”
“攤丁入畝?然後呢?”
“士紳一體納糧,再退稅。”
朱棣皺眉:“納糧退稅這事兒,朕以為不可行,隻要攤丁入畝即可。”
攤丁入畝也是沒辦法的事,以前稅收是人頭稅,隻要是個人,隻要你活著就得繳稅。
但很多人都是貧農,身無片瓦,能繳得出多少稅呢?
朱高熾說:“可以先試試,孩兒以為山東即可。”
“山東?為什麼?”
“山東有魯王叔,有孔家。”
啊,這兩個都是最大的地主之一,之前朱高熾曾經敲打過孔家,但並沒有觸及根本。
有親王、有顯門,顯然這裏是個下手的好地方。
蹇義聽說此事,急匆匆找到夏原吉,商量對策。
攤丁入畝雖然對朝廷很好,但會造成士大夫離心離德,兩人於夏原吉家中密議此事。
蹇義說:“陛下欲行攤丁入畝,令太子入山東,監督執行,此事你怎麼看?”
夏原吉皺眉:“朝廷賦稅,來源於小農,小農錢財不多,繳了稅,實際上已經沒多少餘糧,此事倒是可行,隻不過,攤丁入畝後,朝廷的勞役怎麼辦?”
賦與稅是兩種不同的東西,賦包含有勞役,是按照人頭收的稅。
而稅則指的是以土地為標準收的稅,兩者不同,雖有所混合,但區別還是有的。
蹇義說:“全國的鄉紳大概都要起事了。”
夏原吉笑著說道:“那倒是不至於,但這事讓太子殿下主持,是不是有點不好?”
太子要顧忌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