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急中生智:“魚鱗冊年代久遠,此乃洪武十三年的圖冊,是以跟實際情況並不相符。”
朱高熾當然知道是怎麼回事,扭頭訓斥孔玉龍:“你這縣令是怎麼做的?怎的土地變更都不登記造冊?”
孔玉龍有苦說不出,隻得拱手道:“屬下知錯。”
“先給你記著,等日後再來收拾你。”
“謝殿下。”
朱高熾揚著賬冊道:“你們確定這賬冊無遺漏?”
管家連忙道:“自然是無遺漏的。”
朱高熾道:“那好,就照著冊子,孔縣令,立刻照此登記造冊,日後稅收安排也照著此冊。”
管家鬆口氣,以為總算糊弄過去。
朱高熾叫兩百多個紫荊關孤兒並徒弟開始測量土地,先從職田開始。
民間測田自然有民間辦法,但這辦法顯然跟朱高熾的沒辦法比,朱高熾直接就是計算數字,先把邊長量出來,不規則也沒問題,然後框框一頓算。
最後得出結論:“殿下,職田多了一百多畝。”
管家愣住,職田確實吞了一百多畝地,但原本他以為這些田地混在正常賞賜裏,就算要查出也得好幾天時間才行,哪裏想到他們隻用不到半個時辰算出來了呢?
管家強行狡辯:“這些可能都是計算誤差。”
“哦,行,那把多餘的土地劃出來,朝廷給多少就是多少,按規矩辦事。”
朱高熾強行從職田中劃出一部分,至於給誰也沒說,但孔訥感到渾身冰冷,他知道自己糊弄不過去,如果按照朱高熾這麼搞,他們得損失差不多幾萬畝田。
無論是他,還是孔家都無法承受這個恐怖後果。
那麼到底該怎麼做呢?
孔訥思前想後,覺得或許隻有以死相逼,才能讓朱高熾停下,一旦死了人,輿論會逼迫朱高熾停下。
可是死誰呢?
回到孔家,孔訥立刻召集眾人,把自己得到的信息公布,同時向大家夥征求意見。
然而就算是假死,眾人也不能摻和,因為他們的分量都不夠。
思來想去,大家還是覺得,這件事由孔訥操作比較好。
大伯道:“你是家主,這個家裏除了你,誰的資格都不夠,要讓朝廷震動,天下震動,非得有巨大名聲不可,孔訥,你看誰合適。”
孔訥咬牙道:“大伯,我裝死倒可以,可這會有損我的名聲。”
大伯道:“相比孔家存續,你的名聲也沒那麼重要。”
孔訥大怒。
大伯看出他生氣,於是道:“你要記住,不是因為有了你,才有了孔家,而是因為有了孔家,所以才有了你。
是孔家成全你的名聲地位,而不是反過來。
你既然享受孔家帶來的好處,那就應該為孔家的命運承擔損失。”
眾人一致支持,這件事就這麼定下,明日孔訥假裝自殺。
夜裏,孔公鑒即將睡下,忽然聽到有人到他的小屋,急忙起身。
不多時見到大伯進來,孔公鑒連忙道:“大伯爺,這麼晚了你怎麼還到我這兒?”
大伯爺道:“進去說。”
進得房間,大伯爺對侍女道:“這裏沒你們的事兒,下去吧,有事會叫你們。”
很快房間隻剩兩人,大伯爺壓低聲音:“你得做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