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既定,就要開始規劃修建。
朱高熾化身包工頭,四處視察工地。他從南京附近的衛所中調集約兩萬餘人,年齡在四十歲以上的農民,成為封建時代最大規模的務工者,組建了四支建築隊,由他們分別承包工程。
同時調集文臣集團成立監理小組,由他們進行監督。
但朱高熾更加關注的是水泥工程的進展。
蒸汽機下發後,由鐵匠、科學院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立刻著手改造水泥生產流程,這個過程是極為痛苦的,因為水泥工廠的生產流程早已固定,改造流程也就意味著人事的調整。
這些工人雖然沒什麼權利,但他們也是個人,而不是機器,調整必然會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腦是在所難免。
但這也不是關鍵因素,更關鍵的是水泥流程的調整,意味著上層也得跟著改變,這不是增加幾個部門裁撤幾個部門就能搞定的。
朱高熾全程參與,球磨機加裝蒸汽動力後,速度變快,那麼相應的齒輪就得改變,而且機器用齒輪跟普通齒輪不同,普通齒輪轉速低,咬合不是那麼緊密也沒問題。
機器用齒輪轉速高,對齒輪的精密度要求極高,這就得用漸開線刻齒輪。
這個齒輪折磨得朱高熾腦袋都快禿了,這不是計算好就行,關鍵是得做出來,要做這個就得升級機床,手工或者水力的機床就不行。
然而機床更加離譜,朱高熾將蒸汽動力替換後,機床差點散架!
總之這是個極度艱難的過程。
但好在,經過兩三個月的磨合,球磨機、粉碎機到底製作出來,朱高熾第一時間檢驗,蒸汽機轟隆隆開動,大塊大塊的石頭被粉碎,隻用不到一炷香的時間,足足兩百多斤石頭就粉碎完成。
朱高熾檢查石塊粉碎程度,但他其實也不懂,問工匠如何。
工匠讚不絕口,主事喜道:“殿下,咱們的水泥產量可以提升好幾倍。”
“日產多少?”
主事思索後道:“四千斤是可以保證的,不過這麼一來咱們的窯口就不夠了,得增加。”
朱高熾拿起石頭掂了掂,問工匠:“這窯爐能變大麼?”
工匠皺眉思考,過了好久才道:“爐子變大的話,送料什麼的都有影響,而且……不能保證溫度。”
朱高熾道:“蒸汽機也不行嗎?”
工匠眼前一亮,思考很久才道:“可以,隻要能帶動風箱!”
朱高熾歎息,這可真是牽一發而動全身,風箱的設計當初就是以木質為主,因為當時主要依靠的是人力、畜力以及水力,而如今替換成蒸汽動力,所有的設計都要變。
風箱的作用主要是送入空氣,增加氧氣含量,從而提高爐溫。
朱高熾忽然想到,風箱這麼大肯定不行,那換成鼓風機呢?鼓風機都是電動的,蒸汽機也可以替代啊。
。您提供大神書院大師兄的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