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倒是想看看自己這個兒子能修成什麼樣,朝堂上的爭論無法改變他的心思,於是便批準這個計劃。
朱高熾有了王命,動手也大膽起來,回寢宮便開始著手搞計劃。
不過剛提筆就發現個問題:建築隊。
張瑾瑜見他回來便呆坐不動,寫了建築兩個字就呆愣看著,生怕他傷了身子,借著送茶的緣由將他喚起,朱高熾朝她笑笑,接過茶喝兩口。
張瑾瑜漫不經心問道:“殿下這是怎麼了?回來都坐了半個時辰沒動。”
朱高熾說:“也沒什麼大事,隻是想到一些該解決的問題。”
建築隊在大明朝是沒有專業隊伍的,一般來說,那些大匠人家都是單獨行動,頂多有幾個打下手的人,至於修房子的人,則是從各地招募,反正也隻是個體力活。
官營修建則更簡單,直接調用勞役,這也是百姓負擔沉重的緣故。
但這種事兒朱高熾肯定不能做,倒不是說他太聖母,而是不合算。
調用勞役看似省錢,但實際上損害的是國家,比如,一個工匠突然被征召勞役,說不定一整年的生產計劃都可能會被破壞。
古代種地最重農時,錯過農時,可就是一年白忙活。
張瑾瑜皺眉說,“那幹脆招募工人好了。”
“招募工人倒是好說,不過我更想成立一個公司。”朱高熾解釋。
成立公司的好處自然不用說,首先人員的專業性可以得到鍛煉,另外就是人員固定,質量也可以保證,最後還可以更加省心。
水泥球磨機技術一旦突破,帶來的產能提升是非常恐怖的,國家營建任務多而繁重,水泥的效果得到驗證後,朱高熾準備啟動預售製,用以營建新北京城。
但是,啟動公司製後,唯一的問題,就是需要穩定的人員,如果招募,大部分人都需要做農活,一年中有半年時間都在田地裏,這樣的公司遲早得倒閉。
張瑾瑜道:“殿下可以招募流民。”
朱高熾搖頭:“流民可以招募,但絕不能以流民為骨架,這些人身無分文,做起惡來毫無顧忌,不能不考慮這點。”
“啊?”張瑾瑜皺眉:“這可怎麼辦?”
“我想用衛所兵。”
大明兩三百個衛,各有駐地,朝廷不給錢糧,諸衛皆屯田自給,但朱高熾知道這個方法根本不行,諸衛屯田自給看似好辦法,但衛所軍官皆世襲,這點很要命。
朱高熾與張瑾瑜談幾句,覺得有所心得,便立刻趕走她,坐下開始寫奏疏,連夜遞上去,朱棣第二天把他召去,仔細詢問。
朱高熾首先分析了衛所的優劣,最後總結:衛所製度必須有所改變。
現在天下初定,不宜大動幹戈,但要逐步推行改革,眼下水泥大量生產後,朝廷將出現許多營建工程,不如就地組織營建公司,就地消化一批衛所兵馬,先從南京開始試點。
朱棣並未當場回答,而是說要斟酌斟酌再說。
這一斟酌就是四五日,期間召見了魏國公、淇國公等諸勳貴。
而朱高熾在這段時間則已經派人勘察南京城,開始做修建規劃,等到朱棣那兒終於傳來準許試點的消息,朱高熾的勘察已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