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也不能這麼說,你兒子也不錯,那就他吧,朕給你五萬人,嘉峪關你可以調走三萬大軍。”

張玉道:“遵旨!”

張玉至今未能封公,實在遺憾,曆史上他追隨朱棣靖難,力戰而死,追封國公,而現在因為朱高熾的到來,導致他並未能追隨朱棣征戰,所以未能封公。

他已經老了,這是他為數不多的機會。

回去後他非常興奮,喝了二兩酒。

征伐亦力把裏,已經板上釘釘的事兒,整個帝國因此而運轉起來,軍校畢業生已有六百餘人,他們進入各部門,開始發揮作用。

其實不但張玉沒有預料到,就連朱棣自己都不知道,這次征戰看起來還是舊形式,但實際上大明的軍隊性質悄然發生變化。

多年後,回想起這次戰爭,人們會認為這是現代戰爭的雛形,因為在這次戰鬥中,塹壕戰已經初露頭角。

這一日,朱棣把朱高熾叫到奉天殿。

朱棣丟下批奏的奏折,道:“征伐的事兒已定,這些物資你準備怎麼運送?”

朱高熾道:“船。”

朱棣皺眉,沿黃河而上,當然是個好主意,但有個地方卻是過不去的關口:壺口。

壺口地勢險要,而且與下遊落差極大,船無論是逆流還是順溜都無法過去。

朱高熾似看透朱棣:“父皇請勿擔心壺口,而臣以為當在壺口處修建軌道,將船隻抬過去,如此一來,就能節省大量時間。”

從黃河運輸可以直接到銀川,以此為物資彙聚地。

朱棣道:“有這麼多船嗎?”

“有。近些年我大明的造船業大肆發展,已經出現不少船隻,即便現造也能造得出。”

過壺口,船隻不能太大,太大的話根本抬不上去,所以四五百料的船隻最好,這屬於小型船隻,大明當然能造得起。

朱棣道:“那後勤就由你負責,你來處理此事。”

“是!”

由朱高熾簽發的征集令下發到各造船廠,這種四五百料的小船一般都用來跑內河運輸,這些年真就造不少,短時間內就征集了超過兩百艘。

裝船的速度比較慢。

但目前朱高熾采用蒸汽機作為裝船用的吊裝機器,效率得到極大提升,且朱高熾也根據集裝箱的思路,製造了小型集裝箱,裝卸更加方便。

過了五日,已經有二十艘船全部裝好,他們將作為先頭部隊抵達銀川。

出發那日,朱高熾親自前來送行,二十艘裝滿軍需的船出發了,沿著黃河逆流而上,這些船都加裝了軟硬帆,可以吃八麵來風。

當望著船隻消失在地平線上時,這場戰爭的勝負就已經決定了。

兩日後,五萬大軍出發,由張玉為主將,朱勇為副將,摻雜了四百多名軍校畢業生,朱棣以及眾多文武都前來送別,喝了一碗酒後,張玉下達了出發的命令!

這是帝國的一次完全不同的戰爭,很多人都沒意識到,這場戰爭的不同。

。您提供大神書院大師兄的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