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的打算是,水陸並進,陸上絲綢之路已經開通,但是不能沒有官方力量,海上絲綢之路尚未走通,陸上就成重點了。
實際上這幾年,自從朱高熾打通絲綢之路後,陸上絲綢之路就十分發達,每年都有不少人自大明往西方走,這兩年也有不少人從西方往東方來。
西域黃沙漫天,此時剛剛刮過大風,一隊駝隊緩緩而行,他們翻過蔥嶺,走過疏勒城,很快就進入嘉峪關,這個商隊非常不容易,他們穿過了整個奧斯曼帝國,曆經千難萬險。
道路是通的,可是要想從歐洲直抵大明並不容易。
這就要說道基督教與綠教的爭鬥了。
雙方斷斷續續鬥爭上千年,其實主要就是因為教義的問題。
基督教綠教猶太教三者同出一源,所以基本上聖城、聖地、聖跡之類的都是差不多的,這也就導致凡是基督教認定為聖地之處,其他兩者也都認為是聖地。
越是基礎性的,越是如此,比如耶路撒冷,猶太教的哭牆、聖殿山,綠教的圓頂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基督教的聖墓教堂,苦路,全都集中到一處僅有一百餘平方公裏的小城裏。
其中的爭鬥可想而知。
這種地理環境大大阻礙基督教徒通往東方的道路。
而且,最關鍵的是,阿拉伯人不地道,他們要占領這裏,不僅僅是因為宗教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通商,他們想要壟斷東西方的交流通道,而且他們也有資格壟斷。
這隊駝隊經曆的苦楚可想而知。
過了嘉峪關他們的腳程就慢了些,這個商隊裏的人組成非常奇特,有商人,有貴族,有學者也有地痞流氓,這是一支混雜的商隊,合計兩百餘人。
這主要也是受到大明的刺激,兩年前,大明的第一支商隊抵達羅馬,引發巨大轟動!
此時歐洲對東方的想象,完全依賴於馬可波羅的《馬可波羅遊記》,這本書也是奇特無比,其中對中國的描述諸多誇張之處,很多人都認為馬可波羅實際上並未到過大都,很多東西都是靠想象的。
再加上這本書實際上是由第三方執筆的著作,可信度更低。
這個商隊由美第奇家族讚助,其中美第奇家族的塞萬美帝奇隨行,塞萬的父親是喬尼美帝奇,乃是家族中的重要人物,但他卻是個私生子。
不過美帝奇仍舊承認了他的身份,但要想獲得繼承權卻是千難萬難。
所以他最好的出路就是自己找個出路。
塞萬於是就成了這個商隊中的一員。
與他一起隨行的還有美帝奇家族一直培養的畫家伯尼,另外博物學者羅伯特,醫生胡塞,除此外還有許多學徒,至於商人,則是以塞尼斯為主。
至嘉峪關,這麼多人自然引起守關衛士警覺。
賽尼斯忙取出疏勒城的路引,又賄賂二兩銀錢,這才得以進城。
守衛道:“你們這麼多人進城,越是往後走越是麻煩,不如尋個本地通譯,帶著你們也好走些。”
賽尼斯頭次來,不過他在威尼斯就是個大商人,所以對這些門道非常熟,等大食翻譯說完後他便立刻采納,守衛極為高興,立刻大喊一聲:“三郎去找個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