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尚書宋禮,站在禦案前,向朱棣彙報自己的戰果。
僅僅去年一年,修築水渠一千多裏,灌溉良田幾百萬頃,打造水井二十萬眼,河南中部、山東南部已全部完畢,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是山東、河北等地。
朱棣揉揉眉頭,“二十萬眼,隻覆蓋了河南一地?”
宋禮苦笑:“也隻是大略覆蓋,實際上還有很多地方沒有覆蓋,不過影響已經不大,民間也出現了鑽井隊,隻要向官府報備就行,而且農田中的水井也不宜過多。”
朱棣歎息道:“希望能夠減輕災害。”
宋禮道:“據初步計算,每年可增產糧食兩成左右。”
兩成,已經不少,朱棣沒有種過地,不知道水井的重要性,就這麼說吧,每一年中原地區都會有大大小小的災害,或是雨水多,或是太陽大,總之沒有消停的時候。
以前澆水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除去那些靠近水源的土地,也就是水澆田,可有了水井後,所有田地都能澆水。
當然需要配合蒸汽機,這點宋禮毫不擔心,隻要有可能增產,蒸汽機一定會普及。
旱災來臨時,農民束手無策,隻能幹瞪眼,現在旱災起碼不害怕了,隻要不是綿延數年的特大旱災,減產的數量很少。
修溝平渠朝廷更是拿出大量資金去做,甚至太子還時不時補貼。
為了方便農民購買蒸汽機,朱高熾甚至建立專項補貼資金,隻要購買來用於農用,必然給予補貼,當然有人渾水摸魚,不過朱高熾也不在乎。
朱棣的眉頭總算舒展,誇獎宋禮幾句,準備年終時給些獎勵,不多時戶部尚書又抵達,彙報去年戶部情況,戶部的情況要複雜些。
原本朱高熾想推行一條鞭法,但不行,一條鞭法的危害非常大,尤其對邊境之地來說是如此,因為當地銀子少,錢糧貴,一來一去農民受到雙重剝削。
但稅收的簡化是必然的,農業稅、賦、役全部整合,折進田畝中,這項政令推行時,受到極大阻力,浙江甚至鬧出民亂來,朱棣也有猶豫不定。
最後還是朱高熾一錘定音,並且加大商品輸入,導致浙江地區農民紛紛破產,而開辦大量工礦企業後,江浙之地的佃戶、隱戶全部被吸納。
少了這些底層的支持,民亂也不過就是地主武裝的叛亂,輕鬆平定,其後又大力發展遠洋捕撈,絲綢、紫砂、瓷器,可以說極盡所能。
沒幾年,就沒人記得稅收的事兒了。
因為江浙地帶原本土地就少,而現在又有大把的機會可以賺錢,指望種地那是真的沒多少。
也正是因為這樣,最近幾年大明朝的戶部很舒服,錢手裏有的是,不需要像以前那樣精打細算。
戶部尚書彙報完,其他幾個部門尚書接著彙報,禮部彙報的資料更加詳細些,他們給了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即朝鮮想歸附大明。
朝鮮李成桂建立,如今立國不過區區幾年時間,為什麼想要歸附大明呢?
其實主要還是李芳遠玩不下去了。
大明大力開發遼東,需要吸納超級多的勞動力,遼東地區又有森林等自然資源,很多朝鮮民眾都跨過鴨綠江自己跑到大明做工,朝廷屢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