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宛 城 之 戰(1 / 2)

卻說宇文楓兵進荊州,先攻宛城,荊州大將文聘拚死守城,終於支持到蔡瑁的援軍到來。但是剛愎自用的蔡瑁決定放棄城池的優勢,直接與宇文楓決戰,這正中了汝南軍下懷。宇文楓佯裝撤退,蔡瑁在後緊緊追擊,終於,被汝南軍伏擊。

蔡瑁聽到殺聲四起,頓時魂飛魄散,“撤退,快!快回宛城。”

蔡瑁的背後,甘寧一馬當先,霸刀揮舞,殺入陣中,慘叫聲此起彼伏;兩邊,典韋、徐晃二人亦領兵殺出,直撲蔡瑁等荊州軍的將領;正麵,宇文楓掉轉馬頭,帶頭衝進荊州軍人群中,金龍戟閃耀著奪目的金光,仿佛一顆璀璨的流星。無人能接他半招,所到之處,人仰馬翻。宇文楓衝殺一陣,目的是要立威,他運起神兵之力,大聲喊道:“荊州軍聽著,降者免死!否則,殺!”聲音四下傳開,回蕩良久。

荊州軍被伏擊後,早已亂作一團,再也無心交戰,此刻聽說投降免死,紛紛跪下求饒。蔡瑁在親兵的保護下脫離了伏擊圈,聽到宇文楓的聲音,回頭一瞥,大批的荊州士兵都投降了,他臉色鐵青,一言不發,隻是向宛城逃去。

而此時的宛城,文聘見蔡瑁久去不歸,心中疑惑。這時候,探子來報說蔡瑁大獲全勝,正在追擊。他心中奇怪,詳細一詢問,登時明白蔡瑁是中計了。他當機立斷,吩咐眾人:“諸位將軍,我料蔡瑁大人此時已經中伏,我當親自前去營救,諸位將軍死守此城,不得擅自出戰,違令者,斬!”

當下,文聘帶了五千人馬,急忙趕來救蔡瑁,他心中頗為著急,下令軍馬全速前進,不料剛剛出城數裏,一枝人馬攔住了去路。為首一將,銀盔銀甲,相貌堂堂,猿臂,有長髯,手握一杆虎頭槍,背後有一根短戟和一張金色的大弓。身後約有一千騎兵,殺氣騰騰。荊州軍頓時感到了無限的壓力。

文聘沒見過太史慈,但看見是汝南軍旗號,也不說話。他欺負太史慈兵少,就要揮軍強行突破。太史慈毫不畏懼,長槍一揮,身後的千餘鐵騎便殺了過來。

文聘心中一寬,暗想我留下兩千人纏住他們,其餘人馬就可以跟著自己前進了。他剛要指揮手下分成兩隊,太史慈的騎兵就已經殺過來了。太史慈直取文聘,虎頭槍卷起,仿佛一道金光,橫掃文聘,文聘大驚,抬槍便擋,“砰”地一聲,文聘被巨大的力量直接砸下了馬。一口鮮血就噴了出來。原來太史慈這一擊暗含仙兵之力,文聘準備不足,手中的仙兵還沒發揮作用,自己就先受了內傷。

而更讓他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自己的五千人馬被對方的一千騎兵像切西瓜般,一刀一個,轉眼間就傷亡過半。而對方似乎損失為零。這些騎兵的鎧甲的防禦太高了,而且武器也極為精良,荊州軍根本傷害不了他們。

文聘突然明白了,他麵對的竟然是汝南的王牌軍團──精甲鐵騎。自己手下的士兵根本不夠人家砍的。無奈之下,他隻好向宛城撤退。太史慈並不追趕,隻是冷笑地看著。這一仗,顯示出了精甲鐵騎強大的戰鬥力,以一千對五千,殺敵兩千餘人,自己不過是幾十人受傷,無一陣亡。戰果極為輝煌。但是太史慈也知道如果不是自己一上來就纏住了文聘,否則以文聘的實力,隻怕要有不少精甲鐵騎騎兵死在對方的手上。

而撤回宛城的文聘左思右想,蔡瑁現在隻怕還盼望著自己的援軍,難道就那一千騎兵就要讓自己在城裏躲著?他心中豪氣頓起,這次,他是豁出去了,畢竟蔡瑁帶去了四萬大軍,剛才損失的兩千餘人不算,現在城中尚有近一萬五千人。他決定再領一萬人馬,就算是再遇到精甲鐵騎,十個打一個,就不信拚不過了。而臨走時,他再次囑咐下去,除非是他和蔡瑁來了,否則任何人叫門都不許開。

文聘帶著一萬人馬再次出發,這一回竟然一個精甲鐵騎都沒有碰到,他不禁納悶起來,難道對方知道自己又帶了更多的人馬,事先躲起來了?他心中疑惑越來越大,但是時間不等人,他必須加快速度去救蔡瑁。正行間,前麵一隊人馬朝這邊狂奔,人人麵帶懼意,隻管逃命,為首一人,不是蔡瑁又是誰。

蔡瑁正暗自得意自己逃脫了主戰場,手下士兵死的死,降的降,四萬大軍最多回來三分之一,但是如此潰敗之下還有近一萬多的人馬跟著自己回來,他也是頗為慶幸了。突然看到前麵有軍馬出現,登時嚇了一跳,仔細一看,是荊州的旗幟,為首之人正是文聘。

他心中一寬,知道自己這條命算是保住了,但是心中的怨氣又上來了,就衝過去說道:“文聘,你怎麼才來,磨磨蹭蹭,貽誤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