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屋中,書童準備了幾碟菜食,那掌櫃書生被搬到了臥榻上歇息,還不曾醒來。
李夜清和玉衡落座後,那爐火也燃燒的正旺,膛中木柴劈啪作響。
書童取來爐火上的魚粥羹湯,擺在木案上說道。
“近來先生不曾賺多少潤筆費,因此沒有什麼好佐食,老爺您別見怪。”
李夜清莞爾微笑,接過那瓷碗,吹去氤氳而起的熱氣後淺啜一口道。
“無妨,寒夜有一瓷碗魚粥就已經是極慰人心了,不過魚粥還是得以鯉魚糜煮為最佳,而其中隴西道的鮮鯉最是肥美。”
不經意間提到了隴西道,李夜清也不自覺的沉默了。
不知不覺間,柳折已去了隴西道數月,雖說那裏的妖患已經平息,可到底令人擔憂。
小書童卻不知是何意,俯身問道。
“怎麼了老爺?可是這魚粥不合口味。”
李夜清搖了搖頭,回道。
“沒有,隻是想起來了些事情。”
…………
晚食後,那聊齋的掌櫃書生還不曾醒來,小書童心中擔憂,再三挽留李夜清和玉衡在書齋等候片刻,這卻正中李夜清下懷。
看望了書生後,李夜清在聊齋書舍中踱步,借著手中提燈的昏黃光暈去翻閱著架上的書籍。
在燈光裏,書齋的妖氣變得若隱若現,與爐火青煙混在一處,浮浮沉沉。
梨木書架的角落裏堆放著兩顆已經失去藥香的樟丸,因此木製的書架上隱隱有了陰黴和蟲蛀。
李夜清伸手取出其中的一本書,正是老筆齋幾年前修訂翻新的那本《天工》。
書冊的頁角布滿了翻動的折痕,顯然是被經常翻閱,而訂書的背線已經崩斷了兩根,書背上也有著蟲噬的痕跡。
翻開後看了兩眼,李夜清嘖嘖感歎道。
“都蛀了蟲啊,怕不是生了蠹魚。”
蠹魚是一種書蟲,常常生長在久違清理的書架中,通過啃食書本吸取靈氣養分,日子久了,那便也有了氣象,成了一種不常見的小妖。
提起蠹魚,李夜清突然想起了許久前偶然聽說的一件事情,他翻看著手中的《天工》。
第四卷中所寫秋風催冬雨,小雪墜大寒;蒼蒼茫茫一片,勝似………
李夜清記得這一卷最後所寫的是勝似神仙,而這裏卻恰好少了神仙二字,並且這一段也有著蠹魚啃過的痕跡。
為了印證自己的猜想,他又翻開了第六卷。
首言是天吳山之頂有神仙,可這上麵的神仙二字也被蠹魚所啃去。
一連翻開四五卷,毫無例外,這幾卷中的神仙二字都被書蟲蠹魚所啃食,因此李夜清也篤定了心中猜想。
他合上了手裏的《天工》,將其又放回了梨木書架中。
而這時,玉衡湊了過來,悄聲詢問起李夜清道。
“李君,你看出什麼了嗎?”
但李夜清卻是搖了搖頭,不曾和玉衡提起有關書蟲蠹魚的事情。
這種成了精怪的小妖最是聰慧,因為它們吃遍了書,而它們也偏偏最是記仇。
所謂蠹魚吃書中神仙二字的典故,在古籍《原化記》中就曾有所記載。
書中所述,蠹魚這種小妖吃了一定數量的神仙字後,就會化為此物,名為脈望;得到此物者,夜晚用脈望矰映當天中星,星使就會降臨人間,可以求得還丹,用脈望之水調和丹藥服下,就能夠脫胎換骨,飛升成仙。
《原化記》中所記載的是有機緣遇見脈望的凡人能夠得道的途徑,而吃神仙字,本身也是蠹魚成仙的一種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