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神道(1 / 3)

鎮西王李烈看向李光弼,問道。

“建造一道城牆?昭武將軍的意思是就在龍武關外生生堆砌一道城來?”

聞言,李光弼搖了搖頭,解釋說。

“並非是尋常的城牆,隻是在龍武關外駐紮上四五個營,鋪設鐵蒺藜和拒馬木樁,用以阻擋那些西方妖魔的先鋒軍,同時這四五營都安排輕兵快馬,這樣就算想要撤回庸都城也可在半個時辰之間。”

聽到昭武將軍李光弼的一番解釋,鎮西王李烈也是讚同了他的想法。

“那就按照昭武將軍的計策布兵,另外本王方才看了看你這新繪製的庸都輿圖之上,神道布防卻與庸都城各處神祠大不相同,這難道也是你所更改的嗎?”

對此,李光弼隻是頷首稱是。

可李烈又說道。

“但是這神道並不歸我大玄官員掌管,就算是總領神道事務的大靈官,所能做的也不過是安排遊神夜奔,庸都祭祀的一些事情。”

不曾等李烈發問,下座的大靈官張敬伯也隨之起身拱手道。

“鎮西王大人,下官已有應對之法,那便是親自去往希夷山,趁著神道格局更改之前,讓希夷山的仙師高功按照這輿圖之中的神道布防重新安排神靈的位置,這樣便會解除那西方妖魔得到了我庸都城神道布防圖的空缺。”

聽了大靈官張敬伯的話,鎮西王李烈則是略微思索了片刻。

隨後李烈說道。

“希夷山確實是離我們庸都城不是很遠,隻是一百多裏的路途,但是希夷山雖然也是我大玄國的道門三大聖地之一,可它不同於浮玉山和青雀山,浮玉山與青雀山皆與世俗皇朝交好,也都設立了行走使者與世俗打交道,偏偏這希夷山執掌神道,神道含括天下,並不僅僅隻有我大玄國,那些山上的道士們也都是清高之輩,這麼多年,除了那個前掌教真人,沒看見哪個希夷山的道士下山過,張靈官你要去求那希夷山的掌教真人更改神道布防,隻怕是有點行不通吧。”

不過張敬伯卻是微微搖了搖頭,反問了鎮西王李烈一個問題。

“鎮西王大人,您還記得下官當初是如何入職庸都城,成為總領庸都城神道的靈官嗎?”

說到這件事情,鎮西王李烈倒是想起來了一些舊事。

李烈是在麟功元年之前被開元聖人冊封為庸都城的藩王,掌管蜀州一地。

但是這年近七旬的張敬伯成為大靈官的日子卻比他李烈成為鎮西王還要早。

不過因為也是得道高功的原因,年近七旬的張靈官卻有著一張中年人的麵容,隻是鬢角斑白。

而當時的張敬伯似乎曾經是希夷山的門人,因此才有這一身的本事,也能夠處理神道事務遊刃有餘。

可庸都城那麼多神道覆蓋,也並不是所有靈官都出身希夷山,似乎隻有他張敬伯這一個希夷山門人。

“我記得張靈官,您老曾經在希夷山上修過道是嗎?”

李烈看向張敬伯,而張敬伯也是微微頷首,承認了這件事。

下方聽到這話的李夜清卻是格外的震驚。

他怎麼也沒想到,這位張靈官竟然曾經是希夷山的門人。

其他人可能不知道希夷山門人這幾個字的分量,道門三大聖地,最為神秘且底蘊最久遠的就是這希夷山。

希夷山遠在人祖絕天地通,誅滅妖王帝江,建立大玄國之前就矗立在了這片天地之中。

希夷山的建立者是這天下第一個修道之人,即泰山府君,而希夷山傳承至今數千年,自然也要收門人的,隻是希夷山收門人有些特殊,他們每五年收一批外門的山下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