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現場爆發出了更大的哄笑。特別是那句“石頭縫蹦出來的”,讓在場各位讀書人差點沒蹦住。這位寧公子看著儒雅,懟起人來卻是半分不弱。
唐不為終於收斂起了臉上的笑意,“寧公子看事不能隻看一麵,我們不妨將目光放得長遠開闊一些。就說這狂風暴雨、晝夜交替、一年四季,哪一個不是天之道。你我之人,能逆天命而為之?”
“你要論天道,那便和你論一論這天道。狂風暴雨無法改變,但人們借用風和陽光晾曬,儲存食物以待寒冬;晝夜交替不可改變,可人們曆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晝夜交替間繁衍生存;一年四季不可改變,可我們春種秋收,冬烤火,夏食涼。這其中,哪件沒有人為?人生於天地之間,當有所為有所不為。若出身寒門,難道不是自強不息考取功名?若豎子不才,難道不該多加管束使其落教;若敵軍犯境,戍守邊關的將士難道不是拚死一搏誓死不退?倘若依你所言,皆聽天由命,國不國,家不家,人不人。這世間,又該是何種境況?”
葉寧語一口氣說了許多話,句句有理,將唐不為的論點一一駁斥。
眾人竟找不出什麼錯處,聽得一陣唏噓。
“哼!好狂妄的口氣!那我問你,你能選擇自己出身的家族嗎?你能活到二百歲嗎?你能讓地震洪災不發生嗎?天命,我們隻能任之,豈有違背之理!”
聽到這話,葉寧語鼻中冷哼。“人不能選擇出身,可我們能憑一己之力光耀家族門楣;人不能活到兩百歲,但我們可以及時問診強身健體,遇病化吉;我們不能阻止天災,但可以調度朝廷一切之力,讓百姓少受苦難。事在人為,並非為所欲為,而是盡力為之。還請閣下不要偷換概念。”
唐不為聞言,臉色一變。“你年輕氣盛,殊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天性自然,命理無為。老莊終身所著道德經,不過“無為”二字。你在此高談闊論,撥弄是非,混淆黑白,如此行事,可謂讀書人的品性?”
葉寧語心中冷笑。說不過就拿品性說事,這又是什麼行徑。
“寧某從未有詆毀經典之意,今日所言,隻論‘事在人為’而已。就依閣下所言,我們來論一論讀書人最關心的事。若世人皆順應天命,那何人去嚐百草?何人去種五穀?何人馴服百獸?何人編織絲綢?長此以往,民不得生,國不得治,天下不得安。”
“大錯特錯!無人嚐百草,百草才能完全長出來。無人種五穀,五穀得以在土地中存活。無人馴服百獸,百獸得以安生度日。天生萬物,人為其一。你口口聲聲不離人,未免太過妄自尊大。”
“我從不認為人是天地至高之物,相反,在下對天地懷有敬重之心。但閣下說寧某以人為重,妄自尊大,寧某實在不敢苟同。難道你沒有吃過肉?沒有食過五穀?你穿的衣裳不是蠶絲織造?你手中握著的筆不是狼毫馬尾?既如此,你有何理由說他人有錯?”
唐不為的臉黑成一片,他眯著眼看向葉寧語,目光中盡是不善。“吃穿用度之事乃人之本性,難以定論!”
“哦?”葉寧語冷笑反問,“那閣下想用什麼來論?”
唐不為一時情急,額頭開始滲出汗珠。這個姓寧的,看著年紀不大,怎麼就如此伶牙俐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