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獻策(2 / 2)

“諸位大人今晚回去可得睡個好覺,隻怕是以後很長一段時日,我們都睡不著咯。”

“哪裏用以後,今晚我就沒法睡。”潘有道長籲短歎。

吏部尚書潘有道隻覺得腦瓜子嗡嗡的,因為這項苦差事落到了他的頭上。眼下這六部的尚書,都是一心做事,沒什麼小心思的人。縱然有,也無傷大雅,並非大奸大惡之輩。此前天子之令隻要合情合理,他們從不會多說什麼。可眼下……

崔敬忠笑了笑,“潘大人的差事確實不太好做,不過你也莫太過苛責自己。要知道,天子一令,我們這些做臣子的,自當遵從。更何況,新帝施行新策之心堅決,又如此雷厲風行,也不失為好事一樁。”

“崔相,話是這樣說,可到時候我們裁的那些老狐狸找上門,崔相可願替下官擋一擋啊?”潘有道一臉笑意。

崔敬忠愣了愣,伸起手一巴掌拍在麵前。“怎麼有蚊子?你說這個天怎麼還有蚊子,真的是……”

潘有道癟了癟嘴,暗暗遞過去一個白眼。

葉永和似乎心情很好,一路保持著微笑。

“葉大人教子有方,這十八條新策裏,有三條皆出自葉家年輕人之手。哎呀你們家的兒郎誌氣高遠,日後皆是國之棟梁啊!”劉景中拍了拍葉永和的肩。

葉家提了四條新策,除了葉永和的以外,另外三條出自葉安崢和葉安懷之手。葉安懷一條,葉安崢兩條。

其中,“重視縣令任免”一策,便是葉安崢寫上的。

寫完之後,他在落款處小小地留著一個自己的名字。隨後,又在正文的幾個合適之處添加了“王君言”三個字。

葉安崢始終記得,去年科考之後大都城清風樓的那場震駭全城的大辯論,當時有個辯題是“賢能之士是派到州府為官好,還是留在大都城好。”

當時,作為國公府小侯爺的葉安珺立於辯論台上侃侃而談,說“政事不分何處,讓賢者更賢的,並非任職某司某部的經曆。縣令要平允斷獄,使民無冤濫;要平息匪患,保一方平安;要督學授業,以教化平民;要倡導生育,促人丁興盛;要鼓勵生產,使百姓秋有所獲;要開新促商,保家家戶戶有所存銀。急時要開倉放糧,緩時需未雨綢繆,安時要厲兵秣馬,戰時則軍有所用。樁樁件件,哪一件不比大都某司某部的文官之責來得重?”

雖然當日葉安崢去了翰林院報道,並未在場。可後來他聽葉安舒數次提起,又看了翰林院記錄的當日辯論內容,心裏對自己這位五弟也佩服不已。

所以前兩日在寫的時候,葉安崢加了一條。他在想,廣征國策已落實全國,不知道身在劍南道的葉安珺會不會上奏,又或是以江若忠的名義上奏。可他若是不上奏,自己這一表,也算是圓了五弟為國獻策的心願。

可葉安珺是個“已死”之人,不能留名,便隻能以這樣的方式告訴新帝他五弟的觀點。葉安崢相信,其他看到這封奏章的人看不出什麼,但新帝一定會發現端倪。

。您提供大神方小白的嫡女為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