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回到宮裏,還徜徉在戲劇裏,細細回味其中的妙處。
不料和珅卻前來奏報,說:“福康安率領大軍已分路進剿廓爾喀,將西藏境內全部廓清,現在大軍已越過喜馬拉雅山,深入廓爾喀境內。”
乾隆聞報大喜,哪裏還來得及訓斥和坤,便問:“糧草供給如何?”
和坤說:“啟稟皇上,和琳籌措軍用物資及時,軍需供應保障非常到位,西藏後方穩固。”
乾隆說:“和愛卿,這些日子,你也為西藏的事,寢食不安,操碎了心,傳諭表奏都是你一人親自辦理,西藏的安定,有你一份不可磨滅的功勞。”
和珅說:“臣叩謝皇上的褒獎。”
的確,在滿朝文武中,能精通滿、藏、漢等各種文字的僅和紳一人,因此皇上對西藏的命令、西藏呈朝廷的奏文,都經和坤翻譯,特別是對西藏的命令,滿、漢、藏三種語言並行,都由和紳起草,請皇上定案。
其實,和珅在知識儲備方麵,還是值得點讚的,還是有個人魅力的。
和坤奏曰:“皇上,廓爾喀平定指日可待,但是西藏長治久安卻是個難題,需想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才是。”
滿朝文武都同意和坤的看法。乾隆見大家議論熱烈,說:“眾卿所奏即是。朕目前也想不出什麼很好的辦法,你們回去思謀討論,若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即時奏來。
隻是目前,和坤傳朕旨意,大軍收服廓爾喀後,不需久留其地,但應震懾其國,命其永不再犯。”
西藏自唐朝文成公主嫁給吐蕃首領鬆讚幹布以後,和中原關係密切。元朝,中央政府開始正式管理西藏地方事務。
公元1247年,元將闊瑞與西藏喇嘛教領袖薩班會晤。西藏地方勢力同蒙古建立宗藩關係,西藏向蒙古呈獻貢禮,西藏正式歸蒙古管轄。
1253年(憲宗三年),薩班之侄薩迦派法王八思巴在六盤山會見了忽必烈,忽必烈封八思巴為國師,並派他擔任總製院的第一任長官。
總製院後更名為宣政院,宣政院秩從一品,掌管僧徒事宜及藏莊軍政事務。又把前後藏分為十三個萬戶,萬戶長以上的官吏由元朝中央政府任命。
西藏除達賴喇嘛之外,又有班禪。班禪全稱為班禪額爾德尼,班禪的封號是由衛拉特蒙古和碩特部汗王顧實汗贈予的。
1645年,顧實汗控製青藏後,以黃教教主卻吉堅讚為師,贈以“班禪博克多”稱號,“班禪”是“班智達欽波”的簡稱,“班”即“精通王明的學者”,“禪”即“大”,博克多是對有智有勇的英雄人物的尊稱。從此有了"班禪"這一稱號。
清奉喇嘛教為國教,順治十年(1654)封達賴世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恒喇達賴喇嘛”。
康熙五十二年(1713)敕封班禪為“班禪額爾德尼”,“額爾德尼”意為“寶”。從此“班禪額爾德尼”尊號固定下來,一般又簡稱為“班禪”。
曆史上有名的班禪是班禪四世,名叫羅桑卻吉堅讚。十七世紀前半葉,衛藏擾攘期間,羅桑卻吉堅讚主持黃教事務,任紮什布倫布寺座主、哲蚌、色拉二寺座主,1616年,四世達賴死後,他說服藏巴汗,允許五世達賴轉世,並由他主持迎到哲蚌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