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潼關的重要性(1 / 2)

但是成都也並沒有宋獻策投降了的消息傳過來,李自成索性也就不再多說了,當然,他們現在還不知道的是這個消息已經在路上了。

又過了不到五天的時間,成都的第二個消息傳來,那就是宋獻策已經成了張獻忠麾下的第一謀臣,內閣首輔了。

因為張獻忠占領了成都之後就自己在成都單方麵的宣布自己成了皇帝了,還定了國號,跟著他打仗的麾下將領幾乎也是人人三品大員,這樣的辦法雖然看似沒什麼意義,但也的確能讓這些人心裏頭帶著一股子的自豪感,對張獻忠的忠誠度也是相當的不錯。

“這個宋獻策,還當真是投降了張獻忠,當真是枉費了我的一片心意啊,之前你們勸說我,說是他不會投降,如今又怎麼說?”

這短短的幾天時間,站在李自成麵前的李岩和牛金星顯然已經沒什麼話說了,他們在幾天之前的確是還在為宋獻策說話,那是因為他們都覺得以宋獻策的能耐,一定能看出來張獻忠肯定是沒有李自成厲害的,從一個更厲害的人物麾下數一數二的人物到一個不行的人物麾下差不多的位置,以宋獻策的才智應該是不會這麼做的。

“我們的確並未想到宋獻策能歸降了張獻忠,以他的才智,應當不至於會判斷到如此失誤的程度。”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行了,先不說這些了,如今宋獻策已經投靠了張獻忠了,他跟咱們也就沒什麼關係了,但是他投降了張獻忠之後,張獻忠不就知道了咱們的諸多事宜了嗎,這跟他聯合攻打潼關的事怕也是不太可能了,咱們現在最應該擔心的,就是潼關打不了了,咱們完後應該何去何從?是應該的獨自攻打潼關,還是應該如何?”

本來李岩和牛金星還是想要勸說他一番的,但是一看李自成顯然並沒有真正的在意宋獻策投靠了張獻忠的事,反而開始擔心的是他們今後該怎麼辦,這二人馬上就放心了,知道了他們不用擔心李自成會以為宋獻策投靠了張獻忠而灰心,也就長出了一口氣了。

“闖王應該知道,現在大明已經恢複了一些元氣了,孫傳庭雖說回到了北京城,但是在潼關留下了不少精銳,而且這一次他們沒什麼事是絕對不會出動出關進攻的,所為的就是守住潼關,咱們在湖廣怎麼折騰他們都是不用管的,但是一旦想要攻打潼關,他們是一定會在潼關死死守住的,這就是這些人在潼關的意義所在。”

“那你們的意思是,咱們不能往北打了,咱們再也不能打進北京城了?”

對於這樣的結果,李自成自然是不服氣的,他覺得自己還是能在攻打北京城上用用勁的,絕對不至於連潼關都不敢打了。

“闖王,以咱們目前的實力,打一個潼關還是有勝算的,但是打完了潼關,咱們的能耐恐怕就連張獻忠都不如了,到時候咱們如何能去打北京城,咱們唯一一個能打北京城的機會,就是先坐山觀虎鬥,看看大明和滿清之間的戰鬥到底如何,要是大明和滿清之間的戰鬥打到了一個兩敗俱傷的程度,或者是大明不得已調動了潼關的兵馬,這個時候咱們才能有一些機會。”

李岩在李自成的麵前冷靜的分析了一番當前的局勢,之後看著李自成,他相信李自成知道潼關對於大明的重要性。

潼關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自打東漢建安年就已經建立起來了,到了明朝已然是一千五百多年,它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潼關設於東漢末,當時關城建在黃土塬上,隋代南移數裏,唐武則天時北遷塬下,形成今日潼關,唐置潼津縣,明設潼關衛,都已經說明了這些朝代對於潼關的重視,李自成之前養精蓄銳八個月,自然也是為了潼關這塊地方,因為他知道有了潼關,進軍北京城才能成為可能。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潼關也是位於關中平原東部,雄踞秦、晉、豫三省要衝之地,潼關的形勢非常險要,南有秦嶺。東南有禁穀,穀南又有12連城;北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西近華嶽。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潼關的周圍山連山,峰連峰,穀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

過去人們常以“細路險與猿猴爭”、“人間路止潼關險”來比擬這裏形勢的隆要。杜甫遊此後也有“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