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海城,義救孔融(1 / 2)

"汝是何人!膽敢阻攔本將!"

青州北海城外,許多頭戴黃巾的賊寇約有數萬之眾。他們手持著樸刀、長矛在那兒叫囂著,要向北海太守孔融索要糧食。此時正是大漢初平四年,時至九月初秋。

為首的黑漢年約三十餘歲,見他體壯如牛,身材魁梧,麵向略帶有些凶狠,卻是個五大三粗的漢子。而且因為臉麵猶如黑炭,在軍中被人譽為‘黑麵將軍‘。此刻他騎著一匹黃鬃馬,手持長刀,在那兒衝著立馬攔在他麵前的少年大喝。

但見擋在管亥眼前的這少年郎大概二十五六的年紀,身長七尺,身姿挺拔如蒼鬆,氣勢剛健似驕陽。他麵如冠玉,劍眉下一雙璀璨如寒星的雙眸,眉宇間一股舍我其誰的霸氣呼之欲出。他胯下一匹黑鬃馬,手執一柄鐵槍,腰帶弓矢。隻見他聽過管亥那聲如洪鍾的大喝之後,便挺槍遙指管亥,神情嚴肅,大喝到:"某乃東萊太史慈,倘若不想死,乖乖下馬受降,否則定斬不饒!"

"!"

管亥聞言怒從心中起,提刀拍馬,直截了當要取太史慈的項上人頭。太史慈見狀也是鎮定自若,麵對著直衝自己而來的管亥,太史慈也挺槍上前與之交戰。不由片刻分說,管亥的長刀與太史慈的鐵槍狠狠地撞在了一起。

北海城頭,孔融與他身後的幾名心腹,遙望著太史慈在與管亥打鬥得精神抖擻,手中那柄鐵槍揮舞的是淩厲無比。管亥卻麵對著太史慈的猛攻,手中那把長刀舞得也是水潑不進。但隨著他們二人多次交戈,管亥的手都被震得有些發麻,虎口劇痛,頓時感覺有些力不從心。而且就在雙方纏鬥十餘回合後,管亥的額頭上都不時有豆大的汗珠流下。

見此情形,城頭上,孔融與身後的心腹,各個笑逐顏開,想不到這人身手竟然如此了得。但是麵對著他們二人的精湛的武藝,都是拍案叫絕。然太史慈、管亥二人戰不至三十餘回合,管亥已經是感覺到了自己抵擋不住,麵對太史慈的伶俐槍法,管亥無奈隻能是立刻拔馬而走,以免被太史慈斬於馬下。但太史慈眼見管亥要策馬而逃,便當即持槍策馬追了上去。

隻可惜的是管亥手下賊軍眾多,當太史慈單騎追上去時,賊兵各個手中緊握長戈,絲毫都不敢懈怠。若是太史慈要敢強行追去,怕是他們那手中的長戈定然要他有來無回。

就在那些賊兵緊張的注視下,太史慈隻能無奈的看著落荒而逃的管亥迅速策馬跑了回去。隨後太史慈當著眾賊兵眼前,勒緊韁繩,馬兒頓時發出聲長長的嘶鳴聲,後腿站立,前腿高高抬起,一路飛馳朝北海城而去。賊兵眼見太史慈拔馬遠走,卻無一人敢上前追趕,紛紛倒退回營去了。

"快開城門!"

城頭上,見到太史慈縱馬直奔到城下,大聲高喊讓軍士打開城門。此時北海太守孔融在城頭聞言,急命軍士開門引入,而後僅帶著身旁幾名心腹前往城下,來看看今日這解圍的英雄到底是何許人也。

太史慈進城之後,定睛一看,見眼前這中年人中等身材,慈眉善目,還留著八字胡須,衣著光鮮,身後還有數人跟隨,心想此人便應該是北海太守孔融。當即下馬棄槍,上前朝那孔融拱手一禮道:"子義見過孔太守。"

孔融聽後心中大為好奇,自己並沒有見過這名少年,為何他會知道自己呢?對此,他急忙是回一禮,嘴中微微一笑,當麵問及太史慈的姓名、來曆等等。孔融的話令太史慈不知道從何談起,隻好簡單的自報家門後,便將母親要他前來幫助孔融解除危難一事,據實相告。

孔融聽後心中更是大喜過望,他未曾想到自己卻從未見過太史慈,隻是聽過他自幼習文練武,膽識過人,非常了得。故此才長命人前去給他母親贈點錢糧之物,沒曾想到竟然換來今日的相助。但更令孔融以及眾人都意想不到的是,眼前的這太史慈,乃是個二十一世紀穿越人士,來到此處已經五年有餘,對於這漢末亂世,除了那些鼎鼎大名的劉關張、曹操等人之外,還有人人津津樂道的三國典故,其餘的他是知之甚少。

就在眾人還在城門口拘謹的站著時,孔融趕忙是回過神來,當下便重待太史慈。不僅命人是取來一副全新的盔甲鞍馬,更是親自牽著他的手,領著幾名親信,在眾人的注視下,一同前往太守府內,擺酒設宴,算是給他接風洗塵了。

太守府內,孔融坐在主位之上,周圍坐滿了孔融麾下的親信肱骨,而且太史慈也在其中,座位偏向於孔融的主位。畢竟今日多虧了太史慈相助,所以他的位置離孔融近了許多。

孔融見眾人坐定,便向太史慈一一介紹起了他的親信。主簿王修,負責管理北海城內錢糧事物;功曹孫邵,主管考察記錄功過;奮威校尉陳鵬飛,則是負責北海城日常訓練、巡邏等等軍防內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