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本來就關注這個答案,自然第一時間聽到了這個,不由得感歎二鳳可真是個機靈鬼。
【很好,我們的太宗陛下給出了正確又無法反駁的答案:長孫皇後。】
長孫皇後沒料到天幕居然會將這件事說出來,麵頰微微一紅,但還是穩得住,二鳳陛下可就驕傲了,他說的本來就是實話。
【唐太宗和文德皇後本就是帝後的典範,能夠和他們比一比的,也就是到後麵明朝才能有可以比一比的,尤其是兩位皇後的命運和身後事還真有幾分類似。】
朱元璋非常自信,這說的就是他啊。
他兒子朱棣同樣如此。
【先說說啊,前麵的都是編排的部分以及野史,到長孫皇後這邊才是二鳳真正的感情寄托,野史有多野了,我先和你們打個底。】
為了叫眾人知曉有多野,林書決定還是在二鳳身上找吧。
【比如說,唐太宗和蕭皇後——既是他嬸嬸,又是他嶽母,還是一位六十歲的老人家,有過一段感情線。】
李世民:???
眾人:???
哪怕不通曆史,可經過天幕簡單的三個定位,他們都覺得荒謬,不會認為這是真實的。
貞觀年間的百姓:他們陛下為什麼要經曆這種編排啊?
李世民現在很想去死一死,這都不能簡單用荒謬來形容了。
【還有,唐太宗雁門關救駕楊廣——前朝荒淫無度的皇帝,蕭皇後的丈夫,勇猛無雙,於數十萬突厥大軍中幾進幾出,都是因為愛的力量。】
“嘔”
眾人無力地邊揮手邊吐,不用多說,他們已經知道有多野了。
不會再傻乎乎地當真,這種話若是信了,他們才是傻子。
李世民氣急反笑,長孫皇後擔心地看著他,這種傳言向來能言的她都無話可說,她自己都還沒有緩過來。
李世民現在隻想把修史的人找來,這就是你們給朕修的史?
林書還是為史官說了句話的。
【史書當然不會這麼誇張,主要是唐太宗的名聲太大,到了明清小說發展巔峰,可不就對隋唐的故事進行了一點點加工嘛,當然,還有三國也是如此,加工的都能壓正史一頭。】
隋唐:你確定是一點點加工嗎?
冷不丁被cue的三國:有了這位唐太宗的打底,他們已經能想象到他們時是怎樣的加工了。
【咳咳,言歸正傳啊,我們說回到長孫皇後和唐太宗,這兩位才是真正的青梅竹馬,褒義上的。
長孫皇後十三歲嫁給李世民,相守三十六歲去世,一直到李世民去世,都沒有人能撼動她的地位。】
“觀音婢-”之前聽到杜如晦去世他還能強忍,但現在眼角卻是已經微微濕潤。
確切知曉自己死訊的長孫皇後反而落下一顆大石,瞧著麵前可憐崩潰的丈夫,心裏的惦記卻是如何都不能緩解。
她若是走了,他該怎麼辦啊?承乾他們幾個又該如何?
長孫無忌同樣大慟,和這個妹妹被趕出家門後就相依為命,平日裏長孫皇後私下裏推辭李世民加身的榮寵都照做不誤,此刻乍聞她走得如此年輕,更是無法接受。
“陛下,不如廣招天下名醫,為皇後診脈。”他沒說出口的是,宮中那群廢物禦醫,他妹妹那麼年輕,治病都不會治。
李世民自然不會拒絕,哪怕長孫皇後有心阻止如此耗費人力物力都沒人聽,兩個人到中年的男人壓根聽不進任何的勸阻。
魏征都沒說話,他知曉,這件事阻攔和平常噴皇帝可不一樣,尤其還混著一個長孫無忌。再說,皇後確實能很好地安撫陛下的情緒,一國之母還不至於擔不起如此的特例。
長孫皇後擔憂地看著顯然聽不進去勸阻的哥哥和丈夫,想到後宮還有承乾等兒女需要安撫,頓時頭痛不已。
【然後便是李世民征討天下,她穩定後方,玄武門之變前,時常侍奉高祖和他的妃嬪,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在這種時候都把她帶在身邊,長孫氏更是親自為士兵分發武器。
很顯然,長孫皇後做好了共死的準備,李世民也做好哪怕敗逃,舍棄其他人也要把她帶上的準備。】
其他人也是沒想到,玄武門之變這位皇後居然也在李世民身邊,確實情深意重。
【貞觀風風雨雨的十年,之前我們提及過的那些妃嬪,其實存在感非常非常低,長孫皇後於李世民而言就是情感的寄托,三子四女,可見一斑,但也是接連的生育拖垮了長孫皇後的身體。
醫療啊,醫療啊,生孩子還是得看看雙方的身體啊,多子多福也得先保全大人啊。】
尤其是初唐還有個神醫孫思邈在,他徒弟那也是鼎鼎有名的,反正就是不重視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