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帝後典範:愛屋及烏到極致(2 / 3)

李世民眼神閃過不解,生孩子居然有這麼嚴重的後果嗎?

按照時間算,觀音婢還要為他生育三個女兒,若是代價是觀音婢的性命,那他……

長孫皇後怔愣之間素手置於腹前。

其他皇帝不解天幕所說醫療之事,是說的醫家嗎?

醫家子弟卻是滿含期待地看著天幕,他們醫家在後世又重回百姓視野了嗎?

林書其實完全無法理解,明明生病就找大夫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什麼還是不重視,反而動不動就是把禦醫拉出去砍了,民間的醫鬧更是嚴重。

【愛屋及烏被李世民做到了極致。】

【首先是長孫皇後的兄長長孫無忌,唐太宗反正是一股腦地把好東西往大舅哥身上堆,長孫皇後反對兄長擔任要職,可惜勸不動,然後她私下找兄長,要長孫無忌主動辭去,唐太宗這才拗不過。】

其他外戚:還有這種皇帝?

【長孫皇後去世時,還道:“妾之本宗,慎勿處之權要,但以外戚奉朝請,則為幸也。”】

當一個皇後不用擔心去世後人走茶涼,反而擔心皇帝賞賜加諸給本家的榮耀太多時,足可見唐太宗給長孫皇後的太多,對家族太好。

其他外戚:這是什麼好皇帝啊?

被外戚把持朝政的小皇帝:為什麼太後不能像長孫皇後一般?

衛子夫聽著這番話苦笑不已,真是同人不同命。

李世民還拉著長孫皇後的手,對於這些完全不在意,反而覺得他的觀音婢實在是太好了,大舅哥也懂事,他偏心點怎麼了?

【等到長孫皇後去世,文德二字諡號可見一斑,畢竟那會兒諡號大多數時候還是單字。】

【再就是視死如生,李世民名人在元宮外的棧道上修建了宅舍,簡單來說就是像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後,這也是他為長孫皇後首創。】

【然後便是追夫福,而且是唐太宗活了多久就追了多久的福。以前長孫皇後在世時,百姓還有一種感受:

修廟了——皇後身體不好;

有米拿——皇後生娃娃了。】

長孫皇後輕輕歎出一口氣,陛下所做的一切,都足夠了。

同時,剛剛猶豫不定的事情也下定了決心。

她若是不在了,陛下該怎麼辦?她那些話又去對誰說?

【民間都說啊,有了有媽就有後爹,當然唐太宗自長孫皇後以後就沒有再立後,但那些皇子公主和長孫皇後所出子女相比,那真就是:爸爸再愛我一次。】

【長子李承乾被立為太子,光是這個名字就知道李世民的期望;】

【次子李泰,李世民詔藏秘閣,所賜萬段;】

【長女長樂公主年僅八歲便冊立,食邑三千戶,出嫁時更是頂風作案下旨要備多一倍的嫁妝;】

【次女城陽公主第一段婚姻結束後,李世民為她選定駙馬薛瓘前特意占卜,破例想要將婚禮改在白天進行,雖得到反對,可幸好城陽公主第二段婚姻很幸福;】

【長孫皇後去世後,李世民更是親自撫養了晉王李治以及晉陽公主;】

【最小的女兒在八歲時便被封為衡山公主,食邑三千戶。】

【聽聽,聽聽,這待遇不叫各個朝代的嫡子公主羨慕嗎?光是幾個名字、封號和封地就知道李世民的偏愛,他偏寵皆是長孫皇後所出。】

可不是羨慕嘛。

比起還要被皇帝賣的公主,比起被父親忌憚猜測打壓的皇子,看到李世民對兒女如此殊榮,可不是饞得眼淚水嘩嘩地流嘛。

扶蘇聽著後世皇帝對兒女的恩寵,也不由黯然,隻不過他萬萬不敢怨他的父王,隻會自責自己做得不夠好,叫父王失望。

劉據滿眼茫然,畢竟上午他才聽到自己被逼自殺,不到六個時辰就聽到另外一個皇帝對兒女的寵溺,他現在還沒長成勇毅溫和的太子。

當然也有那不要臉的在那嘀咕自己主動把皇位讓給太子的,林書立馬開了屏蔽。

【不過吧,後世都說李世民就是六邊形戰士,什麼都會,就是不怎麼會養孩子,加上長孫皇後和李世民家族怕是都有些疾病,所以幾個孩子身上也有。】

李世民和長孫皇後這次坐不住了。

【太子李承乾在長孫皇後在的時候確實正常,但後來經曆了瘸腿、父親偏寵弟弟、沒有了母親在中間調和,以及李世民和東宮屬臣嚴厲要求,最終謀反,失敗,被貶為庶人。

這裏就得提一下李祐了,明明同樣的經曆,怎麼就完全不一樣呢?】

長孫皇後聽聞承乾後麵的遭遇,心疼又慌亂,“陛下,承乾他糊塗犯錯,辜負了陛下的期望和恩寵,臣妾亦有失職,未教導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