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鐺鐺鐺,休息時間結束,現在我們繼續。
我看了一眼啊,我們二鳳陛下的臉色可是從我講隋朝開始就沒開懷過,很緊張啊。
別給自己太大壓力,反正沒有不滅的王朝,我先給你說說你們大唐極盛的場景啊!】
李世民笑不出來,又好奇又難過。
好奇的是自家大唐能到達什麼樣的高度,難過的是,知道大唐的盛況再聽它的衰敗,越發無法接受。
倒是唐玄宗之後的人麵色古怪,天幕這是故意的,還是故意的?
顯然,他們都聽出來林書的打算。
其他不知情的皇帝同樣嚴陣以待,大唐可是高分選手啊,看看能不能聽到點有用的內容參考。
【李隆基統治年間,是大唐國力鼎盛的時期。】
果然。
後麵的人猜測成真,此刻都不知道該惋惜大唐還是同情不知情的前輩們,等會兒大起大落……嘖嘖。
【天寶十四載,全國共有八百九十餘萬戶,五千二百九十餘萬口。】
李世民哪怕明明知曉天幕就是要給他看對比,此刻也按捺不住心裏的歡喜。
居然比隋朝還要多?
這麼多的人口,國家得多富庶啊!
倒是武則天,沒想到居然是自家小三如此厲害,不過,到底是複辟了嗎?
【當時的記載稱為海內富實,那到底有多富呢?
天下歲入之物,租錢兩百餘萬緡(min)),粟千九百八十餘萬斛。絹七百四十萬匹,絲綿百八十餘萬屯,布千三十五餘萬端。】
聽得不少人眼睛冒綠光,好多錢,好多糧食,好多布。
別說百姓,就是皇帝和戶部都看得眼紅不已,這還隻是一年,大唐果然富庶啊。
隻有李世民本能的高興過後,想到如此多的東西都得被自家敗家子敗掉,捂住胸口狂塞救心丸。
從來沒覺得他的心髒如此脆弱過,可比他打仗要刺激多了,就是有點承受不來。
秦漢則是羨慕了,皇帝的隻有一個想法:不知道他們手底下有沒有能這麼會民生的啊?
怎麼別人家動不動就是百萬千萬?
他們家動不動就是吃不上飯、內庫沒錢啊?
古代衡量百姓的生活還真挺簡單,就是糧食。
他們的基本要求就是吃飽穿暖,糧食產量自然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百姓看得眼熱,不過他們更關心的還是要是有了新糧種,不知道他們種下能多收多少糧食。
大唐啊,離他們太遠啦。
【當時有揚一益二的說法,分別指的是揚州和益州,江淮地區開始大量的供應北方糧食。
開元十五年,唐政府轉運江淮之南租米百萬石到北方支援饑荒。
後來關中人口增加,江淮的糧食也來開始接濟。
每年水陸運糧二百五十萬石入關,分八個站來節結運送,從九月運到正月才能運完。
所以啊,皇帝陛下們,好好開發江淮地區,那塊開采出來真就是富得流油。】
秦漢的皇帝瞧著那水上、路上連綿不絕的運糧隊伍,對於開發南方的想法越發急切和堅持。
百姓此時的民怨最低,看到那麼多的糧食,比皇帝再多的動員都要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