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鼎盛大家都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來的話就得戳二鳳的心窩子了。

叢盛到衰,肯定都有其原因,先來講點掩藏在繁華之下的危機。】

安史之亂確實是無法回避的痛,但在這之前,大唐已經埋下了誘因。

玄宗之前的皇帝基本都嚴陣以待,若是能通過天幕的講解規避開來,那自然是最好。

【之前講隋朝的時候簡單提過一嘴均田製和府兵製,這是隋唐兩代起家和發展的製度,可偏偏在唐王朝鼎盛時期,均田製被破壞,府兵製逐漸崩潰。

先來說說均田製吧,很簡單,就是向農民授予田地,可是發展到李隆基在位時期,封建王朝都存在一個圈地的問題,好幾代下來,官員世家都完成了積累。

簡單來說,大多數的土地已經到了這些豪門世家手裏,朝廷能夠均分給百姓的土地不足,可是征收的租掉卻還是按照足額田畝數征收,迫使部分百姓隻能放棄均田土地,惡劣循環。】

李世民聽著聽著倒是能明白,可那麼多年過去,都到了他曾孫輩,總不能跳出棺材來製止豪門世家。

難道對這些世家就真的沒有一點辦法嗎?

林書表示有啊,隻不過是在你大唐嘎了以後,亂世真就是世家消消樂的最佳時期。

朱元璋猛的一拍桌子,“果然,貪官就該殺。”

大明的臣子:“……”

這日子真是沒法過了,人家說豪門世家,你倒是直接代入到我們,我們在您手底下都不一定能活得下去,可別說好幾代。

能正常的在您手下退休就是他們命好。

【均田製崩潰,那麼在均田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府兵製,自然也跟著崩盤。

授田不足,要繳足額的租調,又要服繁重的兵役,府兵自然沒有辦法擁有優良的武裝,同時許多府兵開始逃匿。

府兵廢,募兵興,中央十六衛跟著凋零,猛將精兵皆聚在東北、西北,變成內輕外重的局麵。

邊防支出也由開元初年不到兩百萬貫,在開元末增加到一千萬貫。

而且,邊鎮的將帥往往用官位來籠絡手下,數目巨大的軍費以及政府機構開支,導致對百姓的剝削是巨大的。】

所以啊,哪怕是盛世,百姓的好日子也不見得有多好過。

這還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盛世。

李世民眉頭緊皺,他是馬上皇帝,對於某些情況更加敏銳。

十六衛廢?內輕外重?邊鎮?籠絡?

這些詞連在一起可是很容易叫人想到某些不太好的可能性。

他正好看向李靖,兩人對視一眼,他的心越發往下沉。

而且,有一個更加叫他覺得荒謬的猜想:開元末期便埋下如此大的隱患,那麼後麵的天寶年間,情況又是如何呢?

【更加恐怖的是,用心竭力做了三十多年的英主後,李隆基自恃承平,以為天下無複可憂,因此開始聲色自娛,悉委政事於李林甫。

通俗點來說,勤勤懇懇上了三十年班,李隆基他厭倦啦。】

驚天大變!

居然真的是他?

李世民心裏雖然閃過這個荒謬的猜測,可等真從天幕嘴裏得到答案,卻還是傻愣愣地抬頭看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