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林甫顯然不會如此放過他啊,先是告狀李亨的好友不該和太子妃的大哥私下見麵,說兩人又不臣之心,這對於經曆過多次政變的李隆基可是大敏感啊。

李隆基將兩人都貶官,然後送人頭的繼續上。

韋氏的兄長被貶,家裏的兩個弟弟那就是直接莽啊,跑到李隆基麵前說要自證,姐夫李亨還能當證人。

當時李亨直接請求和離,壯士斷腕。】

隻能說,他很了解他爹是什麼樣的人,可惜,連兩個豬隊友的小舅子都能在史書留下名字,而韋氏這位和離的太子妃,從始至終有姓無名。

旁人聽著一言難盡,真是,兩父子都不知道該叫人說什麼。

這太子當得可真是憋屈。

【後麵則是一位姓杜的良娣,手段有所出入,但結果大差不差。

李林甫對李亨那真是毫不錯眼,李亨要做的不是如何當好太子,而是保全自己,畢竟兄長的血還沒洗幹淨。

安史之亂既是死機也是生機,李隆基的權威在這次動亂當中破滅,之後被尊為太上皇,後果大家可想而知。

不過,大唐還真是挺有趣的,太上皇的數量很喜人,李隆基他爹也是被尊為太上皇,風水輪流轉啊。】

李世民聽到天幕調侃根本沒有辦法有多餘的情緒,他現在腦袋裏全是大唐的百姓、臣子。

可聽到太上皇的名頭,還是忍不住想到他這還有一位下來不久的。

有點明白之前天幕說他開了個‘好頭’,所謂的父慈子孝,肯定不是他以為的那樣。

【李隆基和李亨這邊上演著父慈子孝的時候,安祿山那邊同樣不消停。

安祿山取得洛陽之後便稱大燕皇帝,然後第二年就被他兒子安慶緒所殺,安慶緒繼位稱帝。

之後,叛軍那邊就玩起來消消樂。

史思明擁強兵,自然不願意屈居人之下,又在鄴城殺了安慶緒和他的四個弟弟,繼續稱大燕皇帝;

第二年,史思明又被自己兒子史朝義所殺,史朝義繼位稱帝。

短短時間內,叛軍內部便換了四個皇帝,陣營內部矛盾的出現自然導致後續的失敗。】

一群人聽的無語,雖然不懂那什麼消消樂的意思,但這麼頻繁的奪位,還都是父子之間,聽得怪叫人不知道該說什麼。

同時,他們確定,天幕嘴裏的‘父慈子笑’不是他們以為的‘父慈子孝’。

【至此,唐朝的這位敗家子就到此結束。

其實,我並不想把他弄到這個行列裏麵,因為前期的開元實在過於盛烈,沒有人忍心看到它凋零的如此快速。

對李隆基,喜歡他的,不喜歡他的,都希望他死在最輝煌偉大的時刻,那樣,絕對可以和太宗別苗頭。

可惜啦~】

是啊,可惜了。

所有人都浮出一個念頭,李隆基若是早死幾十年,那該多好啊!

。您提供大神一隻悄悄勤快的小拖遝的開局給秦始皇直播兵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