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完蔡文姬坎坷的婚姻,我們就來說說她的才情。
我是很喜歡文姬的韌性,但這是挺玄乎的東西,還是說點實實在在、無法反駁的作品吧。】
東漢末年不少人倒是想起來蔡文姬,她的才情並不是籍籍無名,隻是當時還摻雜著蔡邕的存在,他們肯定是沒有那麼純粹的去欣賞,心思還是放在蔡邕身上。
畢竟老父親給兒女鍍金又不少見。
【第一是音樂上。
《後漢書》當中明確記載蔡文姬辨琴的事跡。
“其父邕彈琴絕,琰聞之曰第一弦也,複斷,聞之曰:第四弦也,父甚異之。”
其他的史記當中同樣記載了蔡文姬音樂上的才能。
比如說《三字經》就有寫“蔡文姬,能辯琴”;《漢書》中記載“善琴,能為離鸞別鶴之操”;《琴史》同樣有記錄,蔡文姬十歲左右便能準確判斷和奏出自己七弦琴的美妙音質。
不得不說,對文姬的記載還真不少。
和她比起來,我還真就是那聽琴的牛,別說什麼弦不弦,哪怕是換了把琴都聽不出來。】
許多人聽得心裏發酸。
“我們也很擅琴啊。”
憑什麼就連個名字都留不下,蔡文姬就能被天幕如此推崇?
當然,若隻是擅琴就大肆費筆墨書寫總歸叫人不服。
【第二便是書法。
家學淵源這話還真不假,蔡文姬的書法備受父親蔡邕的影響,作品其實一直到唐朝都還流傳著,其中《胡笳十八拍》就還被黃庭堅賞析過。
對其描述則是“蔡琰《胡笳引》自書十八章,極可觀,不謂流落,僅餘兩句,亦似斯人身世邪”。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蔡文姬從父親那裏繼承來的‘飛白書’傳授給了鍾繇,鍾繇又傳給了衛夫人,而衛夫人則是咱們李二陛下最喜歡的書聖王羲之的書法啟蒙老師。
追溯上去還挺有趣的,沒想到他們居然還能有聯係。】
李世民沒想到居然還有這麼一遭,決定聽完後再去寫一遍王羲之。
那可都是他的寶貝,兒子想要都得掂量掂量。
沒聽過王羲之的則是驚訝,能得到書聖的評價,那屬實是了不得啊。
一旦和聖沾染關係,那肯定了不得啊。
許多名人之間的聯係有時候追溯起來確實有幾分趣味,蔡文姬確實有些本事。
【第三則是文學上。
一般來說文學流傳作品不是詩詞就是著書立說,蔡文姬流傳下來的詩隻有三首。
之前提及過的兩首《悲憤詩》,一首五言一首七言,還有一首《胡笳十八拍》。
雖然不像是唐宋那般量產,但已經足夠啦,畢竟有些人一生作出幾萬首詩都沒流傳下來,人家那不得好好誇誇啊。】
唐宋那就是詩詞的巔峰,同樣也是後世學生的公敵。
朗讀全文並背誦那就是課後最礙眼的字。
喜歡作詩但沒有一首傳頌的人:有被戳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