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和武媚娘聽到天幕的話都笑出聲來,他們之間的感情既複雜又純粹,被天幕這麼一說,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說不出來的好笑。
【當然,按照說法,武則天的回宮還有王皇後想要和蕭淑妃打擂台的推波助瀾,這裏麵真真假假我們並不知曉。
武則天和李治算起來還是姐弟戀呢,武則天比李治大四歲,但還是在能接受範圍內。
李治的喜好可能是偏向於成熟的女性,加上這段時間他還要和朝堂的臣子爭奪權力,君臣之間也是存在強弱的問題,畢竟李治這會兒依舊是二十出頭。
武則天並不單單隻是伴侶,更是他的戰友。
兩人肯定是有感情的,不然李治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明知會被後世抨擊還把武則天接進宮,叫這段感情曝光。
但兩人的感情又摻雜著許多的政治,就前麵的階段,李治慢慢的扶持武則天和後宮世家女子打擂台。
王皇後可能也沒想到,武則天接回來調轉槍頭第一個對付的就是他們。
世家這個問題啊,可是困擾了李治許久,首當其衝便是他的親舅舅。】
長孫無忌立馬跪下請罪,他就知道,不可能逃過一劫。
李世民瞧著大舅哥,大致明白天幕的意思,他這大舅哥在他死後,終究還是迷失在權欲之中。
長孫皇後抱著李治,聽著天幕的話,心裏有了計較,她兄長這是沒有人念叨就沒有自製力,自從陛下登基,她說過多少自省的話。
居然到治兒掌權時還給外甥下絆子,看來是她念的不夠多。
長孫無忌麵對李世民還好,但此刻心裏也是叫苦。
現在皇帝妹夫和他的感情好,這件事不會叫他傷筋動骨,但他妹妹知曉,可就真的能下狠手了。
【李治因為武則天後期稱帝的緣故,史書是臣子寫的,摻雜著過多的個人觀點和情感。
比如說《舊唐書》的史臣曰說高宗蕩情於帷薄,於是使得原本還是有賢可稱的高宗“頓異明哉”,成為前賢後愚;
《新唐書》直接認為武氏之禍甚於褒姒,這次不單單時高宗了,就是立他為太子的唐太宗也有責任,導致“毒流天下,貽禍邦家”。
左右他們李家背鍋已經很熟練了,史書再如何寫,都不妨礙他們作為帝王的成就。】
史官一個個都停住筆,他們想要否認想要宣揚武周之過,可此刻說這些好似更加無力。
【當然,就像是評價帝王的功過一般,史書的功績毋庸置疑,摻雜那麼點私人情感抵不住他們的曆史貢獻。
我們都是長了腦子的,讀史書的時候不會真就全盤接收,諸位老祖宗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說回到武則天啊,進宮為昭儀,她和李治開始共同戰鬥,
這裏麵,廢王立武的引火因素,也就是小公主之死,可不單單是後宮女子爭鬥,借助著這一仗,李治直接把前朝權力收回。
所以,我又稱這對特殊的夫妻為戰友。】
。您提供大神一隻悄悄勤快的小拖遝的開局給秦始皇直播兵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