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身體不好,後期的風疾更是叫他無法處理國家大事,武則天開始在他的支持下處理,出現了所謂二聖臨朝的局麵。】
大唐的臣子聽得可是戰戰兢兢,前麵的長孫無忌就是他們警惕的下場啊。
他們可沒有和陛下從潛龍時就開始的情分,也沒有一個皇後妹妹求情。
這會兒聽到皇帝寧願推出自己的皇後都不樂意放權給太子或是大臣,一個個隻希望天幕手下留情。
他們朝堂之上基本上都看出來,武則天的出現是一種偶然,李治的身體和朝堂局勢,叫他得推出一個能掌控的人出來對抗,還真是時勢造英雄。
【二聖之稱,其實並不來源於高宗和武則天。
早在北魏時期就有女主臨朝,當時的臣子上書表稱都有二聖。
但有所差別的是,這些女子臨朝,基本上是太後、太皇太後存在血緣關係,存在孝道的解釋。
可武則天和李治顯然是夫妻關係,皇帝製度下,一切的規定都是為了突出皇帝地位的不同,任何人都不能和他並列,二聖的出現意味著分權。
哪怕高宗時期,他還掌握著絕對的權力。
隻不過,對於二聖正式稱呼的出現時間並不明確。】
李治陷入沉思。
他的身體未來居然到了如此地步嗎?
畢竟,和平時一塊看奏章不可相提並論,二聖在官方的承認,就代表著最高權力的不集中。
對於一輩子都在集權路上的帝王而言,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君不見曆代皇帝都不能覬覦君權,他居然分出去,就代表著身體確實出了大問題。
不過,太子呢?
武媚娘胸前有些激烈的起伏,麵對未來的景象,她心裏不是驚嚇,而是渴望。
渴望到現在的她的眼神,都無法控製住這種‘大逆不道’的野心泄露。
【武則天在高宗時代,不能忽視的參政事件便是上元元年“建言十二事”。
禮部對於君臣之間的製度具有強製性規定,表是臣下與皇帝溝通的方式,在這件政事記載用的便是表,證明了此刻他們的關係不單單是夫妻,還有君臣。
武則天作為女帝,她的一生都被許多人研究,成為一個曆史時期的主人,是從她以太後身份蒞臨天下之後才開始的。
把她放在政治家的位置,在高宗在位時,總歸不是她的主場。】
【武則天的稱帝具備著多方麵的因素,天時地利人和,並不是能夠複製的道路。
其中,李治的‘放縱’有著很大的關係。
當然,不能因為這個就說李治戀愛腦昏了頭,把自家的江山給武則天,這是對李治的侮辱,也是對武則天努力的掩蓋。
李治的《遺詔》,與赦文有著巨大的一致性。
也正是這兩份文書,給了武則天強大的政治資本。
改元赦文表揚武則天的政治能力,《遺詔》中安排武則天為唐中宗的上級領導,軍國大事都要聽從天後的安排,當時的新帝並不是國家的掌控者。】
撇除掉一些腦袋不清楚的人,大多數人都在思考高宗做出這個決定的環境,因為實在是太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