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功過是非任人評說(2 / 3)

李世民也沒想到吐蕃居然會在後來和大唐爭奪西域地盤。

李靖想通,上言:“陛下,吐蕃易守難攻,大唐軍隊大多都無法適應吐蕃的環境,河隴一帶軍事更是嚴密,且聽聞吐蕃這一代掌權人似有大才。”

李靖的話李世民自然會聽,哪怕有所忌憚,可不會這會兒卸磨殺驢。

更何況天幕點出來,他再厚著臉皮也有點不好意思。

“藥師說得極是,隻不過大唐現在的對手,是突厥。”

畢竟,他的渭河之盟還沒刷恥建功。

【說完西域說吐蕃,吐蕃後來真成為崛起的邊疆大患,戰爭不斷,後麵咱們的玄宗還在打,沒搞定啊。

至於被李靖打得獻舞得突厥,高宗時又反叛,後麵發展起來,反反複複,大唐不能說占到多少便宜,畢竟突厥向來是幹一票就走的德性。】

那會兒邊疆的部族真是打一槍換個地方,誰家也不是家大業大的每次都打滅國戰。

漢化啊,是個長遠的過程。

【實話實說,武則天時期的軍事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強勢,但還是維護了國家的穩定。】

【第四是文化方麵,武則天曾召集大臣編纂《要覽》《字海》及《樂書要錄》等書,《樂書要錄》是一部極具曆史研究和樂書並存的書籍,隻不過大多數古籍傳承下來都遺失,這也是一種遺憾。】

李世民:朕收藏的字畫不會也沒了吧?

林書翻個大白眼,您還是擔心擔心您的墓吧。

【最後便是人人才,這一點武則天手下真是能人輩出,就跟咱們漢武帝一樣,哪怕是殺都殺不絕。】

劉徹還以為提到他是什麼好事,這算個什麼啊?

底下的臣子,算什麼?算他們的命苦。

李治則是狐疑的看向武媚娘,武媚娘心裏忐忑,這話聽著可不像是什麼好話。

林書不是想折騰她,是她折騰臣子,掌權二十多年,換過的大臣可謂是一茬茬的,和劉徹都能比一比。

更可氣的是,偏生一個下去樂,又有人湊上來給他們用。

【人才方麵,皇帝就在皇宮內能接觸的不多,所以武則天對人才選拔和任用都提出製度的創新。

像是之前提到的科舉殿試還有武舉,針對嶺南、黔中等地開創南選。

用人同樣不拘一格,隻要你有能力。

可偏偏相對應的,武周時期的酷吏又叫臣子都膽戰心驚,評價起來很是矛盾。

武則天同樣任人唯親,武氏一族地位水漲船高,並不才幹之人也都因為血緣關係而升官封爵。

不過,誰當皇帝都避免不了,哪個朝代的宗室都是如此,以天下供養,點名大明啊。

武則天本身的疑心和愛才之心相互對抗,導致武周時期出現一種人才輩出又都活不久的現象。】

朱元璋朱棣:好好的幹什麼又點他們啊?

這說誰就專心點嘛。

老朱神情更加明顯,過過苦日子的人總想著把子孫後代都安排清楚,能夠衣食無憂、富貴生活,但誰叫古代真正懂經濟的人真是不多,就一個範蠡懂點經濟戰。

之前被告知過自家朝廷危險的其他朝代臣子:心裏舒服啦。

果然,給誰家打工安全係數都不高,沒有誰比誰更安全。

果然,自己處境不好,看到同事也被傻唄老板折磨時,心情就會詭異的平衡許多。

【接下來便是過。

第一,為了掃清稱帝的障礙,本來‘正統’的李唐皇室自然就成為眼中釘,誅殺李唐勢力,這裏麵包括親兒子啊,心性確實符合帝王心態。】

武媚娘又跪了下來,連請罪的話都沒法說出口。

李治這次沒有說話,隻是瞧著天幕,他的媚娘還真是會給他出難題啊。

【第二,便是選官問題。

老生常談的酷吏問題,武周時期告密成風,雖然消滅了一些政敵,但避免不了濫殺,且汙吏橫行;

放手選官,是的官僚集團的體量不斷擴大,官僚的膨脹自然供養的數目會極具增加,就和大宋的冗官性質差不多,供養的錢財自然是從百姓身上收取的,加重百姓的負擔。】

這個問題還真不好控製,朝廷用人就要選官,但這個量若是不加以規範,或是隨著情況而改變政策,那麼最後就會變成冗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