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燕王手底下確實很多能人啊。”
就是燕王自身太過出色,導致其他人反倒是被掩蓋了一些光彩。
討論的人突然麵色古怪,“那朝廷的武將,怎麼聽著沒幾個靠譜啊。”
一個盛庸,其他的都是配合著打,盛庸沒接手前真是慘不忍睹啊,直接將大部隊都耗完了,這燕王也真是好運道。
【李遠出色的表現展現了他敵後作戰的能力,朱棣既然要直撲南京,自然得選最好的手下。
朱棣任命李遠為先鋒前哨前往淮河,李遠率領六千人就直接走了。
到了槁城附近,李遠和盛庸部下葛進萬餘人撞上了,朱棣的兵還真和他差不多德性,李遠指揮的是先鋒中的先頭部隊,也就是他手裏頭隻有800人。
說實話,我都懷疑是不是要誇讚咱們朱棣手底下的能將在誇大其詞,葛進見對方人少,怕人跑了,下馬把馬繩係在樹上?
說實話,我沒太懂這個邏輯啊。
但李遠抓住這個迷之操作,一邊帶著人後退吸引南軍,一邊分兵繞道南軍身後搶馬,得手以後葛進的步兵直接被李遠的騎兵前後給衝了。】
所有人:???
不少性子火爆的武將實在是忍不住了,“這一個個都是怎麼打仗的啊?”
前麵的李景隆過於耀眼,倒是把藏在他身後的那些小人物給掩蓋了,這一個個單拿出來,也不輸嘛。
也就是他們沒有機會像李景隆那般指揮大軍,不然結果可能不會有什麼改動,區別隻在於鬧的笑話不同。
【首戰告捷,朱棣高興的寫信表揚李遠啊,接下來,朱棣率領著主力渡過黃河,衝著南京的門戶徐州去了。
而這會兒盛庸他們在幹什麼呢?
建文四年二月,盛庸也反應過來朱棣的戰略,立馬帶著人追上去,他知曉自己不擅長騎兵作戰,便率領步兵屯兵淮河,平安指揮四萬精銳騎兵趕往靈璧,預在淮河以北攻擊北軍。
同時,建文帝也派出徐達長子徐輝祖領三萬禁衛軍加入淮河防線。】
徐達一張臉沒有多餘的表情,其他人也看不出來他心裏在想什麼。
其實,徐達真什麼都沒想,左右隻要他兒子不是死在戰場上,他們徐家比起那些老兄弟,真算是好的。
倒是大兒子沒有投奔燕王,叫他這個當老子的,現在好做人些。
【朱棣來打南京,自然南軍也會有人提議去打他的老家北平,建文帝就是這種想法的擁護者和執行者。
很不幸,遼東軍和山東軍全軍覆沒,朱棣留下來的宋貴把他們全收拾了。
剩下的南軍也不可能再抽調,不然真叫朱棣直搗黃龍破了南京,現在,雙方都準備在靈璧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