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仕途和他在文壇上的成就可以說是憋屈,但好在,蘇軾就是蘇軾,天生的仙人一般,。
北宋是個文人俱出的時代,可蘇軾還能在這裏麵被稱為文豪,不單單是因為他的作品質量,同樣也是因為他的作品數量。
蘇軾的作品並沒有偏倚哪一類,政治詠懷詞、鄉村風貌詞、誠摯友情詞和婉約愛情詞他是樣樣拿手啊。】
回到自己的舒適區,蘇軾立馬覺得可以多寫幾首。
寫詞?那不是長嘴就行嘛。
其他人:雖然你是巨匠,是文豪,但請自重。
【蘇軾是一個情感很宣泄的詞人,不是給弟弟寫信,就是給友人寫信。
熙寧八年,他在寫給自己朋友的信裏麵,就寫道:“近日得詞一首,雖然沒有柳郎風味,卻自成一家。”
嗯,他是知道自己有才華的。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
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首《江城子密州尋獵》是蘇軾公認的第一首豪放派詞,和當時柳永的婉約派完全相反,確實有他獨特的風格。】
“這蘇軾還真是意氣風發。”李世民聽了倒是很快就察覺到詞的韻味,和他們大唐的詩確實不一樣,“就是這等事情還得做夢,我大唐男兒可不需要。”
說著說著又開始拉踩了,李世民對大宋還真是挺有執念的,畢竟算是接替大唐的大一統王朝,中間那五代十國他已經自動忽略掉了。
【像是這樣一類的詩詞蘇軾唱作的並不少,像是被貶到黃州,看到赤壁磯時,更是作出來了宋詞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作品。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亂、穿、驚、拍、卷這幾個字用得精妙,一下子把雄偉奇麗展現出來。”
其他人都在欣賞,有的人被後人寫到詩詞裏默然不語。
隻有曹操:“怎麼著都是寫周公瑾的?還有,赤壁這個地方我聽著很不舒服。”
其他人當作沒聽見自家主公發牢騷。
【反正蘇軾的作品數量太多,給我們增添了許多負擔。
咱們被貶的時候可以稍微請教請教做官的方法,或者是鞠躬盡瘁的給老百姓做事就好,抒發胸臆的詩詞偶爾做做就行,別那麼頻繁。
叫你上司或者是皇帝看了,不得以為你被貶以後動不動就作詞,動不動就作詞,影響多不好啊。】
蘇軾笑出聲,感受到後世之人的怨念了,“沒辦法,我管不住自己的嘴啊。”
王安石和宋神宗一齊看向他,天幕說得對,他這張嘴要是沒有人死保,真就禍從口出。
其他人想要學蘇軾文學留名,第一得看自己有幾兩,第二得看會不會作死。
畢竟哪怕是蘇軾都好幾次栽在詩詞、書信上,其他人更是得小心。
【蘇軾基本上除了丁憂的時間都沒有在老家,一個人被貶也不算多傷心,隻不過中秋團圓之際難免想到自家好弟弟。
喝點小酒,看著天上的圓月,想到之前兩兄弟在一塊的時光,那叫一個文思泉湧啊。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這首詞的水平不用多說,課本上,音樂軟件上,還怪好聽的。
讀書幾十年後,不說全文背誦,但基本上說上一句就能接下一句,頂多順序容易混淆。
這首詞的評價極高,甚至有人給出,中秋詞,《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麵對如此誇張的語氣,許多人想要反駁,可瞧見自己做過的那些詩詞,若是同在一個文會,有這麼一首珠玉在前,怕是都不敢拿出手比較。
至於才華橫溢的文人倒是賞析起來,聽著音律和他們完全不同的音樂,慢慢賞析又是另一種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