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剿匪這件事,前期的準備王陽明做得可以說是麵麵俱到了,但福建汀漳前線還是出了問題,指揮和縣丞戰死,王陽明決定親自去前線。
安排好後方王陽明到了福建汀漳,詢問戰事情況,下麵人說是戰事失利和廣東救援不及時有關。
王陽明沒聽他們的,反而詢問,“兵法有言:十倍於敵,可以圍殲;五倍於敵,可以進攻。目前兵力有兩萬,本官還帶了兩千兵,區區五千土匪,還需要請士兵嗎?”
顯然,之前無非是兵不堪用,或是戰術有誤。
當然,王陽明也表明到了上杭,他會聽取廣東那邊的意見,調查清楚再劃分此次責任。】
“果然還是得懂軍事的人來,要是換個人先聽了那邊的話,咱們廣東怕是得費盡辦法解釋。”
什麼事情嘛,都怕一個先入為主。
【現在剿匪受挫,王陽明決定調整戰略。
他指出,戰爭初期銳氣飽滿,可以趁著敵方不備一鼓作氣。
可現在顯然己方已經有了疲軍之態,土匪也是采取龜縮、占據險要的防守戰略,那就需要改變改變戰略了。
有機會進攻就采取三國鄧艾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智取策略,缺少進攻機會,就采用漢代老將軍趙充國圍困西羌的戰法。
詳細的方法還得叫他勘察勘察地利再說,總不能一拍腦袋就想出來個方法,那是對軍兵的不負責,也是對朝廷不負責。
哦對了,這裏又有個他的弟子,老師都來了肯定自然得來拜訪拜訪順帶說說自己這段時間的心得啊。】
這陽明先生弟子還真挺多的啊,這都能遇到。
這是許多人心裏的一個想法,雖然有些人教書育人,但很多自己就是夫子,再說天底下那麼大,到哪都要遇見弟子的概率更是小。
不過,許多人更多的是羨慕。
想要遇到一個好師父的想法那都是共通的,尤其是還能帶著你一塊進步的,古代的師生關係可沒那麼平等,人家李東陽的勸學就是最好的真實寫照。
【第二天王陽明就把兩省召集起來開大會了,先是對之前的失敗進行總結,也沒藏著掖著,直接指出來就是兩省的人心不齊,沒有在一塊使。
王陽明當然也不是為了開批評大會,最主要的還是商量如何剿匪。
顯然盜匪占據著天險,又龜縮在那不動,隻不過王陽明覺得既然盜匪能上去,那麼他們也能上去,關鍵在於如何尋找,或者是主動創造盜匪的打盹時間,攻上天險。
第一是散布撤軍的言論迷惑盜匪,時間點也不突兀,馬上就是春播農忙時節。
當然自己這方就要五品以上的官員知道實情,做戲做全套,撤掉幾路不重要的兵馬,還大肆犒勞士兵。
第二嘛,主動露出包圍漏洞,將土匪探子放回去,再派上好手跟上去。
第三便是夜間突襲,穩準狠是最基本的要求。
不得不說,咱們王大人那些年的兵法沒白讀,武學沒白去蹭課啊。】
朱元璋都不得不說這王陽明確實和一般的文人不一樣,但要說武人也算不上,一聽就明白和他的那群老兄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