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傳入與我國毗鄰的朝鮮和越南,基本上蔡倫這邊改進了不久,兩國就有了,實在是太近了啊;

再然後是日本,朝鮮和尚把造紙術獻給日本的一位太子,人家長了眼睛自然明白是好東西,便下令全國推廣,達成本土‘紙神’成就;

大約南北朝時期,百濟在中國人的幫助下學會了造紙,不久高麗、新羅也掌握了造紙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高麗的造紙技術不斷提升,唐宋時期,它的皮紙竟然做到了反向出口給我們;

這些國家基本上都是在東方,我們的紙還通過貿易向南邊傳播給了印度。】

瞧著天幕一塊塊亮起的燈,一個個都是對周邊國家的好奇。

當然,也有那些覬覦的。

不過暫時家裏都還沒搞定,應該,大概不會去瞄準別人家的吧?

【當然,造紙術也傳到了西方。

據說是唐朝時的高仙芝和阿拉伯帝國軍隊交戰的過程中,被阿拉伯帝國俘虜的唐軍士兵中有從軍的造紙工人,紙張傳入阿拉伯。

然後就開始火速向歐洲傳播的過程,以阿拉伯人作為基點,首先是建立了歐洲第一個造紙廠的西班牙,然後意大利、法國、德國、英國……一個個陸陸續續都開啟了本土的造紙。

美洲的時間比這晚許多,一直等到西班牙移居找到美洲這塊寶地,順帶著將造紙術也帶過去了。

在造紙術傳入歐洲之前,他們如果需要用羊皮記錄一本《聖經》,大概需要300張的羊皮,更加奢侈啊。

一千多年的時間,造紙術就像是蝸牛一樣慢慢的席卷世界。】

李世民:???

我們打敗了還被人把造紙匠人擄走呢?

其他人:300張羊皮?

眼睜睜瞧著天幕的地圖越來越大,亮起的地方越來越多,看著造紙術傳遍全世界。

朱棣看著那一個個地方,他很多都沒聽過,哪怕是鄭和下西洋裏麵都沒有接觸過,恨不得親自出海看看。

那些地方瞧著就很寬敞啊,跑馬肯定很不錯。

【紙張的價值在什麼地方呢?紙的作用就是文字信息的載體,。

從古至今許多記大多數都是用紙張,咱們現在考古對先秦往上走的時期基本上就是斷斷續續。

就是秦朝,也是通過發現古墓、看看陪葬品有沒有竹簡才能知曉一二。

越是靠後的朝代,記載下來的東西越是詳盡,當然,人為抹去的一些東西咱們就不說了,胳膊拗不過大腿。

紙張的出現還促進了科舉製的發展,畢竟連紙都沒有,多少人有機會讀書?多少人有辦法科舉?

造紙術的發展同時也為印刷術提供了物質基礎,畢竟印刷術可以說就是為了它而服務的。】

皇帝們:可以跳過陪葬品這個內容。

不過,好在這麼長時間被說著說著早有了免疫力,他們也想到現在對於前人之事了解的稀少,再想到幾乎是幾千年後,那更是艱難。

已經不能過多奢求什麼呢?

也是誰叫他們沒有留下足夠多的資料呢。

不過每次打仗,動不動就放火燒書的都是什麼人啊?

你打仗就打仗,燒書幹什麼?礙著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