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又是一個高速發展期,當時還倒騰出來火箭法,就是在箭杆前端綁上火藥筒,點燃後利用向後噴出的氣體反作用力將箭鏃射出去。

雖然有些簡陋,射程和威力我們都不要求,那麼古早就能倒騰出來也是厲害咯。】

一群人也看到簡陋的火箭筒,他們可不嫌棄,見到能夠直接發射出去的射程,落地後還直接炸開花,立馬想到若是射程加長,炸藥的份量加大,直接飛射到敵軍中,那效果……

光是想想都開心啊,完全顛覆了他們打仗的方士。

一群武將:沒想到那群道家的還能幹這活兒?

道家:就業新方向get。

【火藥兵器在戰場上的出現預示著軍事的改革,從冷兵器到熱兵器,作戰策略和方士都和過往天差地別。

火藥在戰場上的利用一開始是燃燒性,後來才過渡到爆炸性。

火藥在密閉的容器中燃燒就會發生爆炸,北宋起步階段的蒺藜火球、毒藥煙球威力較小,後來的霹靂炮、震天雷效果就和名字一樣威風。

火藥雖然製作出來,但並不能提供所有的戰爭,產量跟不上,而且火藥保存和運輸都是大困難,嬌氣的很,不能受潮,不能劇烈顛簸,不能明火,太陽太曬了也不行。

主打的就是一個不穩定。】

一群人聽了都覺得這可跟伺候自家祖宗差不多了。

林書怕他們不上心,還專門早就叫222做了個全方位360度無死角爆炸的視頻,反正看完之後腦子嗡嗡的。

隻有一句“我要炸了”在腦子裏反複播放,接著一聲“砰”炸開。

他們隻想說:快點關了吧。

現在對火藥的印象又有一條加深:真的得好好小心伺候,稍不如意它真會炸。

方士麵麵相覷,往日炸爐還不覺得害怕,但現在看到從頭到尾的炸炸炸,小心髒還是有點顫動的。

倒是有人幽幽說道:“這是我們不想研究就能不研究的嗎?”

若是規定時間內做不出來……

一群人不說話了,還是別想東想西,想多了心就雜了。

【當然火器種類繁多,就連火器配方都有好幾個,宋神宗是設置了軍器間,對於當時生產記載為:“同日出弩火藥箭七千支,弓火藥箭一萬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萬支。”

也是在宋朝製作出來管製火器,從隻能噴火焰燒人的火槍,到可以噴射‘子巢’的突火槍。

後麵則是不斷改進,但哪怕是到了清朝弄出來紅衣大炮,還是時不時就炸膛,這玩意的發展真不是一兩個人幾十年就能搞定的。】

弄個炸藥包出來還行,要真弄什麼管製器具,那群方士和道士怕真得一頭撞死在煉丹爐上。

像是秦漢那會兒,連冶鐵的方法都還沒發展,總不能真拿青銅器來裝炸藥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