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麼多食物哪裏能不心動?
先不說賺錢,他們也饞啊,吩咐後廚趕緊研發,誓要做汴京第一個研製出來的酒樓,名氣和錢財那不是滾著來?
百姓瞧著石墨,他們很自然的沒有去看那些花裏胡哨的食物,反正展現出來的哪個在他們眼裏都足夠不似人間物。
說到孩子,他們很是感同身受,自己吃點苦還覺得沒什麼,可要是能叫孩子好過一點,他們辛苦點都不覺得什麼。
別的不好說,那石墨瞧著好似不是太難,不知道村裏的木匠能不能幹這個活兒?
【當然,撇除掉南北方的兩大奠基性作物,還有許多值得講述的,誰叫咱們作物多呢。
其中大豆,也就是菽。被稱為多麵手。
顧名思義,它在咱們的食譜當中有著特殊的地位,被稱作‘植物肉’。
正好咱們古代吃肉那是上層權貴的事情,百姓要補充的一些好東西可以從豆裏麵獲取,不過豆不能代替肉啊,別吃多了脹氣。
同時大豆根部有根瘤,有固氮能力,老祖宗也意識到它有肥地功能。
它很多方麵都不是作物裏麵的頂尖,但大豆可以春秋兩季播種,其他作物失收條件下也能播種保收,所以有“保歲易為”的叫法。
大豆可以加工的副產品也是極多,能夠豐富大家的餐桌,光是一個豆腐就能搗騰出來嫩豆腐、老豆腐、豆皮……大家看看就明白。
等到了晚宋時期,大豆還能榨油,是的,沒有聽錯,榨油剩下的豆餅還可以用來作為肥料和飼料。
人吃了也不會浪費啊,就是味道肯定不會好到哪裏去。】
天幕嘰裏咕嚕說一大堆,百姓聽得都快急死了。
他們明白什麼東西對他們最重要,什麼東西是他們能夠得著的。
剛剛閃現過的那些做東西的畫麵顯然沒有多少看不懂的地方,雖然有些器具他們沒有,可基本都是木頭的材質,那就說明他們也能做。
不說賣錢不賣錢,起碼能改善改善自己的生活啊。
更別說豆油了,他們看到工具很大,可要是朝廷能夠研究出來,他們種的豆子也能多個去處。
不像是現在,豆子的價格被壓榨到極低也沒人收,畢竟收來沒有利益加工空間,誰都不是傻子。
越說越饞,不單單是百姓,就連各朝的皇帝臣子都忍不住,其它的他們還能不激動,可說到榨油那就另當別論。
晚宋往前倒,哪怕是出油率低,可對於現在的油價那都是小事。
誰能忍得了啊?
工部:我就知道,又來活了。
【等到了後麵,大豆又成為重要的化工原料,北方更是大豆的古老生產基地。
哪怕大豆退出糧食的行列,但該種還是得種,就像是清代所說,“豆之為用也,油腐而外,喂馬溉田,耗用之數幾與米等。”】
一群人連連點頭,這種好東西自然得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