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邪了門的開國太子—真金(2 / 3)

趙匡胤:聽到了,聽到了。

趙德昭\\u0026趙德芳:心裏就是很複雜,被人家刺到眼睛了。

【兒子大了,自然就得考慮立儲的問題。

真金自然是那個最被推舉的,蒙古傳統的汗位是通過一個叫做是忽裏台的大會推舉,真金這邊還有之前的那些老師和漢臣推薦,忽必烈還是給了真金正統的名號。

冊封太子這件事其實也是忽必烈用漢法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對蒙古傳統汗位繼承的變革。

真金這個太子也沒寒磣,該有的配置都得配齊,設立了宮師府,還有將近四十名的漢臣官屬,在這種環境下,真金日後堅持漢法也能理解。】

【還有一件比較有意思的事情,真金奉命送前任帝師回吐蕃,但他字卻是在藏區滯留了將近兩年的時間。

當然這兩年裏他不是去當喇嘛了,真金在這兩年裏擔任施主,藏區又盛行大法會,他便和喇嘛廣結交,參與進來的民眾有數十萬人。

真金不可否認的在這段時間受到佛教的影響,但也隻能是影響。

人家的任務可不單單隻是和喇嘛和民眾打好關係,還在那觀察當地各個勢力的關係,回到朝廷後立馬給他爹寫明奏折,派人去鎮壓,順帶還把和伊爾汗國的路給打通。】

瞧著展現出來的區域輿圖,這可不單單是鎮壓本土勢力而已,對於周邊像是印度這些國家,還有西北諸王都有威懾作用。

日後若是有不臣之心也方便動手。

百姓聽得不是很明白,但其他人都看出來,這位太子確實不一樣。

【如果這麼一直下去,真金應該能順利的繼承,但可惜的是人心易變。

忽必烈早年應當是對漢法比較支持的,從他給兒子找老師還有漢臣就能看到。

但是慢慢的忽必烈對漢法的興趣在逐漸減少,加上之前那批開國的漢臣逐漸去世,另一排的阿合馬開始逐漸被忽必烈信任,其他的漢臣自然把希望寄托在這位真金太子身上。

真金為首的漢法一派和阿合馬一派真就是尖銳的對抗,不死不休的那種,都恨不得下手教對方不得翻身。

兩人持續的鬥法有好幾年,後來阿合馬被刺殺,真金哪怕當時在忽必烈身邊都卷入到這件事裏麵,最後阿合馬去世。

真金這會兒還沒意識到危險,提拔漢臣,還叮囑若是真有利國利民的事,不要害怕改變和阻撓,萬事有他。

接著還啟用了大批的漢臣,接下來的幾年這位太子不斷的推行漢化政策。

他要求蒙古國子生學習漢文,奏請開設科舉但沒有被通過……

看著是大權在握,但所有的生殺大權還是掌握在他爹手裏,而且,太子殿下,您沒發現有什麼不對嗎?】

真金聽著天幕的話,不敢去看他父王的眼睛。

身處其中確實沒有發現,可此刻作為旁觀者卻是看得再清楚不過。

這幾年的講述裏,他父王對漢法漢化已經沒有多少的熱情,對他,怕也是防備居多。

幼時的教導和重視不是假的,後來的防備和猜忌也是真的。

天家父子的悲哀,和是不是漢人真沒一點關係。

【更加要命的是,後來一位年事已高的南台禦史,不知道是年紀大了老子糊塗了,還是被真金的對手策劃,上了一道奏折。

奏折的內容無論是誰聽了都無語,首先是請當時忽必烈的皇後不要再幹政,再然後是請忽必烈禪位於真金太子。

你聽聽,這是隊友能說的話嗎?】

別說真金此刻的心理活動,就是旁人都無語了,這個事情聽著都荒謬。

換做平常人家都得被爹揍一頓,換做皇家,隻會把事鬧得更大。

真金卻是無語,他看了眼在場的禦史,不知道是哪位啊,天幕怎麼不把名字曝出來?

南台禦史的人一個個肅著臉,對於周圍人的打量全部瞪回去,千萬不能心虛。

心裏頭也在罵,這是收了政敵多少好處啊?

【這話就算真金是李世民轉世也不能說啊,這和指著忽必烈的鼻子說,“老登,你年紀大了,別占著茅坑不拉屎,傳位給我吧”,沒有任何區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