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的教育更是朱元璋一手著辦的,宋濂等大儒更是在朱標成為世子之前便教授。
當然朱標自己也爭氣,性格不像是他爹那般暴躁,而且對他的教育不單單隻是在課堂之上,朱元璋命十三歲的朱標去祭祖時,便叮囑他要體察民情,知百姓勞苦。
朱標很聽話,一路上祭祖拜訪,雖是生長富貴,但卻沒有一絲紈絝浪蕩作風,也和老朱的教育有關,他疼愛大兒子但並不溺愛,還親自帶著朱標去農家體驗認識。
這樣可以說是一手養大的兒子,隻要他能夠到的資源全部砸在朱標身上,說句不好聽的,哪怕是投資什麼物件,這麼大的血本下去,也是不可能收手的。】
投入的越多舍棄的時候越是艱難,更何況朱標本身做得可以說是超額,完全沒有舍棄的理由。
百姓聽了很能感同身受,像是他們小家庭裏麵,全部的心血花在孩子身上,自然掙下來的一切都是孩子的。
皇室則是不能理解,或者說無法接受這種‘正常’的父子關係,他們從小到大接受的君臣父子教育,對於這種尋常人家的父子關係,很是衝突。
【朱標本身也爭氣,性格仁厚品行端正,和他爹的暴脾氣完全不一樣,但又不是仁弱的那種,當然,在他親爹眼裏,自己的好大兒脾氣還是太好了點。
有一個朱元璋這樣的父親,等到朱標上朝後肯定會有所摩擦,父子倆確實如此,沒少因為政見不合頂起來。
換個人早就抄家砍頭了,但因為是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兒子,氣歸氣,但總歸能過去這事。
能和朱元璋頂嘴,就能看出咱們的太子也不是什麼軟和的麵團,隻是因為有個強勢的父親在,他性格便溫和許多。
不然兩個炸藥桶湊在一塊,早就翻天了。
朱標的寬仁和朱元璋的‘嗜殺’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互補,其實這對於朱標繼承人的身份也是一種鞏固。
洪武年間的臣子哪個不盼著太子能擋擋傷害啊?
但這種性格隻要是掌握著大權的父親‘變心’,那麼作為兒子的朱標就會很危險。
但我們強調無數次,朱標是最特殊的太子,朱元璋再生兒子的氣,也沒有過換太子的想法。
若是有人趁著兩人爭吵鑽空子,可能得先被朱元璋吊起來抽,朱標的弟弟對於這一點還是挺有自知之明的。】
一群弟弟滄桑著臉:沒有自知之明的下場真就是被爹往死裏抽,他們從小就知道這份差距了。
更無語的是,他們居然打心底接受了這份差距的存在,見鬼了不是。
越說心中委屈酸楚還不能露出來的人更多,憑什麼人家的兒子就可以這樣?
林書:倒也不是,隻不過朱標例外而已,他那群弟弟不也是一個個酸檸檬嘛。
【先把最重要的人搞定了,接下來就是各個熊弟弟。
老朱家的兒子在他們爹麵前還真有種不自覺的害怕,但隻要離開老爹的視線,一個個那性格都是霸道的很。
朱標出生的時候朱元璋都在打仗,後來十多年的征伐過程,朱元璋這個當爹的可沒和兒子多長時間相處,這裏麵是小小的少年朱標代替的陪伴。
有些事情真的很奇妙,朱標出生的時間太合適了,後麵馬皇後也不是沒生兒子,其他的兒女更是不少,但偏偏朱元璋好似就沒那麼放在心上了。
兒女嘛,肯定還是在意的,但和朱標沒有任何比較的餘地。】
朱元璋看了眼一群兒子,還是覺得自己標兒最為出眾,偏心億點點也是應該的。
其他兒子已經沒有了攀比的心思,對著大哥生氣還不如在心裏吐槽自家爹。
少年朱棣就是如此,借著這個機會開始在大哥麵前裝可憐謀好處。
現在他就是死死抱著大哥的大腿不放,等著成年以後造船出來了,到美洲去跑馬。
【皇室同室操戈才是常態,朱元璋26個兒子,居然沒有鬧出什麼奪嫡風波,朱允炆上位後不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