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上麵是朱元璋的本事,也是朱標的本事。
朱元璋從始至終的堅定,朱標本省才能品行能夠服眾,才是安穩的緣故。
撇去主觀因素,客觀因素便是朱標在兄弟間樹立了絕對的威信。
後麵弟弟的年紀基本都是朱標在陪伴,不說小小年紀就當爹吧,但這個大哥的威信可是實打實的。
後來成年了,小的幾個就不盤算在裏麵,前麵幾個大兒子基本生都被大哥保過,哪怕是朱元璋打仗過程收的養子,朱標也能寬厚以待,做錯了事情會教育求情。
哪怕是咱們後麵威風凜凜的明成祖朱棣啊,在他大哥麵前那也是可愛的很,畢恭畢敬。】
朱棣:可以不提那三個字嗎?
其他弟弟:可不是嘛,還是大哥好,不然他們一群人被抽的日子還多的是。
始皇帝本來以為朱標和他的扶蘇差不多,但聽下來卻是完全不一樣。
朱標比扶蘇自信,哪怕言行舉止規矩那也是勸誡自己莫太得意,但他本身對於太子之位的自信是聽得出來的。
朱標也不是扶蘇那般被儒家同化,他隻不過因為遷就父親的‘嗜殺’而改變。
始皇帝:養兒子真的難啊!
【性情懷闊的朱標也曾經被朱元璋說出‘不類我’的話,可是比起之前那些父子之間的失望和隔閡,朱元璋卻是真真的高興和欣慰。
他的脾氣不好難道他不知道嗎?
剛毅勇武在打天下時不容或缺,可等到守天下,仁義孝悌就是治國的鋪路石。
儒家能夠成為王朝正統維護幾千年的封建禮教,自然是有它的過人之處。
洪武的臣子懼朱元璋的‘苛政’,而朱標身上的仁厚便吸引了大多數的儒臣,守成之君時絕對擔得起的。
在朱元璋這裏,好大兒不像他一點關係都沒有,本來在他手下就高壓的臣子要是再來個脾氣暴的皇帝,一個個怕是都得猝死在崗位上。】
洪武的臣子聽了心裏忙讚同,可不是嘛,這朝上著每日都是擔驚受怕,生怕哪裏做得不對就被砍了。
畢竟他們皇上有人是真的砍啊,誰又能做到真就問心無愧呢?
不過,他們也沒覺得天幕說得太子就那麼的仁弱,人家好聲好氣可不代表能冒犯,處置起來手段可是也不弱,比他爹稍微手軟一點,區別就是死不死。
【朱元璋那一朝的臣子不好當,雖然也不全是咱們老朱的鍋,畢竟你不犯錯他也不能空口白牙的處置你。
就是大儒宋濂都沒例外,還是馬皇後和朱標聯手才把人的命保下來。
朱標和這樣的父親相處,哪怕父親偏愛也不能真就跟個缺心眼子一樣,還是得有點自己的小心思。
知道自己爹娘之間的感情不同於普通的帝後,他麵對老爹有時候的處理方式也是看不慣要出口的,時不時的惹惱老朱。
老朱家可是沒有不打孩子的傳統,一個個當爹的就是當了皇帝照樣揍孩子,馬皇後去世後,朱標還把馬皇後背著朱元璋逃命的場麵畫下來放在身上防身。
這種聽著又機靈又促狹的法子,太子殿下心思很靈敏嘛。
偏生咱們老朱還吃這一套,追著兒子打的時候看到掉落的畫,立馬想起來和馬皇後的情誼,氣雖然沒出完,但到底是沒再罰兒子了。】
一群兒子:還有這種套路?但是這一套父皇日後還吃嗎?
而且,我們不是一個娘啊!
馬皇後:一群不肖子,你們娘我還沒死呢?
“原來這皇帝和咱們老百姓也差不多啊,不過要是有這麼個兒子,我也疼。”
聰明又仁善,還有自己的主意,雖然有些小聰明,但那也是為了父子之間的關係示弱,做父母的自然會喜歡。
聽到朱標的這點小心思,不少人都忍俊不禁,難怪天幕說朱標可惜。
起碼到現在,為人子、為人兄都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