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邪了門的開國太子—胤礽(1)(2 / 2)

【康熙上來後削藩啊,可不慣著他們,吳三桂這群反骨仔本身就不安分,不然也不能當時打開山海關獻降啊。一下子幾個藩王就反了,長江以南的地區都被控製了。

可這都不算完,北方的陝西等地也是蠢蠢欲動。

更加叫人火大的是,就在北京城,有個叫做楊起隆的大老爺們,囂張的直接宣布複辟明朝,在胡同裏做起了皇帝。

還勾結太監衝紫禁城,康熙那會兒就二十出頭,好不容易過完憋屈日子把一群攔著他親政掌權的老東西送走,這氣是一口也咽不下去啊。

那會兒立太子,一方麵是安穩人心,瞧瞧,我是有繼承人的。

雖然滿周歲的奶娃娃。

另一方麵則是他蠢蠢欲動的想著禦駕親征,把胤礽立下來就是堵臣子的嘴。

可康熙萬萬沒想到,太子的確立才是打開了紫禁城權力爭鋒的潘多拉魔盒。】

了解到康熙的朝廷,一群人隻有一個想法:真夠亂的。

聽起來建國也有段時間了,前邊都死幾個皇帝了,怎麼著還不安穩啊?

老朱家:誰?打開了什麼?

崇禎更是驚得直接站起來,吳三桂?山海關?獻降?

有人也立刻抓到了重點,他們對於康熙是什麼處境並不關心,像是聽故事知道一下背景就行,但那個打開山海關就很值得思考了。

好家夥,這大明朝末期亡的也是不冤枉啊,內亂外患湊一塊,還有這種‘識時務’的臣子,能撐下來也是見鬼了。

【康熙前期對太子胤礽真的就是寵愛到骨子裏,他的處境可想而知,但就是在如此緊張的情況下,他還每天都要抽問胤礽的日常情況。

康熙精力是真的好啊,活兒沒少幹,命也沒少活。

等到胤礽長大一點,讀書識字、騎馬射箭那都是要操心啊,不光是請老師,還得時不時的自己檢查複盤。

給胤礽配備的撫育機構都是三品級,李光地、張英、熊賜履這些可以說是一代宗師的大臣都被安排來給胤礽上課啊。

學習上康熙對兒子一個個都很嚴格,人家的教育方法不人道,但教出來的兒子確實沒有特別拉跨的。

胤礽的太子待遇不單單體現在老師身上,還有平常的用度。

打仗艱苦的時候哪怕是康熙自己都得縮減用度,可是胤礽呢,就是例外,康熙是怎麼都不願意委屈他。

可以說,胤礽真就是康熙又當爹又當娘拉扯大的,這樣一個投入了絕大多數愛和付出的孩子,在康熙這裏的特殊可想而知。

其他兒子就是時不時的見一麵,像是胤礽的大哥當初還放在宮外養,長子占著特殊的地位,可和這個弟弟比,還是輸了。】

胤礽在東宮怨恨的心此刻停下來,可轉而又浮現,為什麼後來走到這一步呢?

其他皇子:雖然已經是大人了,雖然已經告訴過自己無數次不要在意,可誰又能真正無波動呢?

康熙有些想不起來胤礽小時候的模樣了,太久遠了。

當時是真的操心不過來啊,吳三桂,台灣,蒙古部落,俄羅斯,誰都要摻和一腳,那種情況下居然養活了一個孩子?

真是不可思議。

就像天幕說的,對於胤礽已經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他哪怕是想要收回都好似在割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