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爺黨的三位結局基本就擺在這,政治場上輸了這般下場很能理解,按照以往上位的曆史,皇帝殺兒子確實不是很多,但兄弟上位朝著自家下手就是常例了。

到了清朝倒是明麵上沒有這麼搞,雖然一個個活得都不長。

到八阿哥出局這裏,康熙朝得爭儲兩階段已經結束,接下來便是最後得決勝之局,同母兄弟得胤禛和胤禵。

很多時候胤禵又被叫做胤禎,康熙四十五年時改了一次名,和他哥哥得名字倒是差不多。

沒想到,兄弟倆居然到了決勝局,德妃厲害啊。】

莫名其妙出現德妃得名字,別說兩個兒子,就是德妃自己都詫異。

她直覺認為天幕此時提及她並不是好事。

【按照順序應該講十三,但十三要和他四哥挨在一塊,還是講講胤禵這個禍頭子吧。

德妃在康熙得後宮也是獨一份的,光是生的孩子數量和跨度就獨樹一幟。

四四是德妃的第一個孩子,按照清宮規矩當時的位分是沒有資格撫養孩子的,交給了佟貴妃撫養,按照當時的情況來說,是德妃占了便宜。

她通過將四四的撫養權交出去,得到的隱形福利很多,比如說佟貴妃某些方麵的彌補,康熙的憐惜和寵愛……

後麵又陸陸續續生了幾個兒女,女兒又是交出去養,兒子卻是養到幾歲都沒養住,和四四這邊的感情又不是很親密,所以胤禵出生的時間點正正好。

既是之前的情感寄托,又是德妃後半輩子的安生立命,所以她對胤禵的態度和四四可以用厚此薄彼來形容。】

德妃向來慈和的臉跟著冷下來,狠狠閉上眼睛:沒關係,這種程度又如何?也不需要皇上的寵愛了。

胤禵想要反駁,德妃在他心裏的形象自然是慈母,頂多是年紀到了有點念叨,聽到天幕這麼說,想反駁但不知道找誰。

【胤禵無論是在康熙那還是德妃這都是幼子,自小比起其他人確實幸福許多,正好他年紀還占據優勢,前麵的兒子越來越大叫康熙就想看點‘天真稚子’。

胤禵受寵愛有很多小事都能證明,不說青年時期就跟著康師傅到處跑,光是他成年後搬出皇宮,康熙居然還叫胤禵府內的用度走皇宮的賬,走了七年整啊。

其他皇子可沒這個待遇。

其實胤禵也是這點呢命好,前麵出宮了他爹還養著,一個皇子府的開銷細細算起來省了一大筆錢。

若是他老老實實的,雍正登基了以後也不會停了這筆支出,看在一個額娘的份上。

真的照這樣發展,那就是前麵靠爹,中間靠哥,晚年靠兒子,多好的躺平人生啊。

我覺得老十一定會喜歡的。】

老十:雖然你說的是實話,但也別真就這麼大咧咧的說出來。

隻不過,隻要想一想這種生活,確實叫人嘴角不自覺的上揚啊。

胤禵倒是不滿意,他為什麼要靠四哥養啊?

至於兒子?

他兒子不要他養就不錯了。

【胤禵為人直爽,和他同胞兄長關係反而沒有胤禩他們好,之前康熙叱責胤禩時,胤禵真就說跪就跪,康師傅都氣得拔刀出來了還是梗著脖子不認錯。

後麵一群兄弟抱腿的抱腿,求情的求情才沒叫他受大罪,但還是挨了二十大板,一瘸一拐的出宮門。

這件事胤禵瞧著是被康熙叱責,但帶來的都不是什麼隱形的好處。

第一是他八哥那邊的扶持,第二是外人眼裏重情重義的形象,第三嘛,康熙就看重權勢和兒子之間的感情。

好巧不巧,咱們十四這次啊,可是一下子叫他爹覺得這小子不錯啊。】

一群兄弟看向老十四,眼裏明晃晃都是‘沒想到你還挺有心機’。

胤禵氣得不行,不是說被人戳破,而是一群當哥哥的一副本來以為他沒腦子是怎樣。

【在康熙後期,胤禵更是有機會接觸到兵權,康熙對於前麵的兒子都沒有開這個頭,也就隻有被圈禁的胤禔。

也可能是後麵的阿哥都沒有打仗的天賦,從康熙五十七年開始,胤禵開始青海的戰爭,還有個大將軍王的稱號。

這個架勢可是比得上他八哥啊,一下子胤禵的政治火焰燒起來,胤禩他們全力的扶持更是叫他有了獨一無二的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