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要樹立威望,前麵的已經足夠,一次次的將人派出去,悄悄說明康熙已經做好胤禵的安排。

畢竟,當時也不是真就缺這麼個皇子當武將。】

胤禵嘴巴不由自主的張開,是嗎?

其他人也在思考,康熙作為當事人,不管如何,若是他真的選定胤禵為繼承人,第一次出征青海可以解釋,但後麵的解釋不通。

樹立威望和軍功不是這麼來算的,尤其是…他壽命將至時。

其他皇帝:不知道為什麼,說到丹藥心裏總覺得有被影射到,從看戲的人成為樂子。

【其實從另一個方麵來看,康熙宣布八阿哥、九阿哥出局,那麼作為被他們一手推出來的胤禵上位,那代表什麼?

頂級的政治舞台上,戰隊是慎之又慎的事,皇子站隊甚至是比大臣站隊更加嚴重。

八、九、十四是一個人盡皆知的小團體,康熙晚年的政治舞台他們就是捆綁在一塊的,往前麵再推,甚至是胤禔都是一脈的政治資源,一路繼承一路拓展。

基本上皇帝在太子和親王博弈中的規矩就是,太子被廢親王一塊出局。

皇帝扶植你是為了製衡太子,並不是為了真正叫你當太子的,胤禔、胤禩、胤禵其實都是這個政治缺陷。】

胤禔忍不住笑出聲,阿瑪還真是把他們這群兒子當猴耍啊,一個套路直接把這麼多兄弟全部套進來。

也就是老四後來聰明看穿,克製住內心的欲望沒有直接下場。

【而且啊,撇除咱們始皇大大對扶蘇的安排,基本上皇帝都是遵從將對皇位有威脅的人安排到遠離京城的地方,這個爭議並不少。

畢竟若是真的有意,光是繼位需要從邊關趕回來總監路途花費的時間,就是一個可以改變上位結果的定時炸彈。

八阿哥這一係都是有過爭奪大將軍王的想法,但並不意味著他們有倚靠軍功登基的想法。

想要軍功,可以直接收攏一個武將為我所有,四四倒是這個想法很好的踐行者。

雖然不知道康師傅當初到底是什麼想法,但後麵一而再的把人弄到外麵打仗,都可以說是將人踢出局的做法。

嗯…薑還是老的辣啊,一群兒子還是玩不過他。】

康熙:“……”

一群兒子:“……”

好難過,好丟人啊!

【至於後來啊,什麼傳為十四阿哥被改為四阿哥的說法,我隻能說,你聽聽像話嗎?

兩個人的名字哪裏一樣?

兩個人的序齒哪裏一樣?

更何況清朝傳位詔書那是好多種文字,改一份是不夠的。

況且,當時胤禩他們就是困獸,迫切的要把雍正變成不合法性,若是真的有這種漏洞,一個個是不可能乖乖的叫人登基的。

說實話,這種篡位的流言真的很侮辱我們的智商啊,四四這個黑鍋背的真是冤枉死。

這就是得罪有錢的讀書人的下場,他們殺人起來都是不見血的啊。】

還以為能聽到什麼勁爆的消息,就這?就這?

清朝的人更加感同身受這份無語,康熙隻覺得他家老四真的是得罪許多人,如此低劣的流言都能傳出來還流傳到後世,真是被人恨得死死的啊。

其他人也是無奈,傳位詔書他們是沒見過,但什麼格式和規模還是知道的。

胤禵再次升起的希望再次破滅,還真不是給他的。

親哥手續都是合法齊全,他還有什麼搞場?

【胤禵再如何作死,有一個德妃在雍正都不可能殺他,雖然德妃死的也早,不過她給四四添堵也是真的。

不知道她在四四登基那蹦躂什麼,康熙活著的時候倒是沒蹦躂。

你蹦躂的倒是舒服了,留下你家十四承受親哥的怒火。

雍正先是派胤禵去守皇陵,後來圈禁,等到了乾隆那直接被放出來,爵位財產都沒動他的。】

基本上在場的阿哥都蔫了,就是結局好的兩個都各有各的煩惱。

這好凶嫌啊,一群群天皇貴胄最後的結局都逃不過唏噓二字。

不過,最難的是康熙和胤禛,兩個人麵對這群兒子\/兄弟的安排,頭都要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