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她們還不敢舞到自家父王麵前去。
【這一次是秦孝公主動對寵臣說要他把客人帶來,上次聊得很投機,但有些東西還沒聊透徹,繼續聊啊。
這次都是第四次見麵,前麵得試探結束,自然都有點真家夥出來,互相都覺得遇到知己了啊。
連續聊了好幾天,中間的寵臣默默退場,沒有他出麵的份了。
終於,商鞅找到了自己的伯樂,找到可以實現抱負和理想的國度,動手準備起自己的改革來。
不過,當時的秦國還是奴隸主的勢力較大,變法的消息一傳來,朝廷自然少不了反對派,還很是聲勢浩蕩。
知道變法肯定會損害自身的利益,秦國的大奴隸主自然竭力反對。
還有不知道變法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是否會成功,畢竟變法失敗的案例又不是沒有,不是誰都禁得起折騰的,秉持著懷疑的態度。
最主要的是,秦孝公這個國君還是舉棋不定,畢竟變法若是失敗了,他需要承受巨大的責任。
商鞅一轉身發現自己伯樂的猶豫,立馬都不顧上完善變法的內容,先得把國君的心誌堅定下來。
畢竟如果變法肯定不是短時間內的事情,中途國君反悔那真的是一切都變成一場空。
而且,他也需要一場明麵上的秀場,將變法的好處擺出來,叫許多中立和質疑的人轉化為支持,至於反對派?
商鞅也沒天真到能把人勸服,畢竟那是切實的割走他們到手的利益。】
可不是嘛,自古變法從來都沒有順利的,遇到的阻力更是一大堆。
變法說到底就是為了再分配利益,有人得到自然有人失去。
大多數的變法為了民富國強,自然就得往本身的富豪貴族上麵下手,他們掌握的資源和話語權會成為巨大的阻力,甚至是反撲的殺戮。
若這會兒主持變法的人還不堅定,國君的心在動搖,那中間崩盤是不可避免的結果。
【商鞅這邊準備好要做一個有理有據的噴子,秦孝公那邊自然得開始裝模作樣的搭建舞台。
這天早朝啊,秦孝公提起變法,詢問秦國的朝臣:“諸位啊,你們對這個變法什麼態度啊?別客氣,暢所欲言啊。”
一個個也是真沒客氣,都做了許多準備,商鞅更是跟打了雞血一樣第一個站出來。
顯然,他要開大了。】
說實話,了解史書的人都知道商鞅,但被天幕說成這個樣子,有一種熟悉的陌生感。
但你又沒辦法說天幕哪裏說得不對。
不過百姓則是聽得津津有味,他們還以為這次會說得很高深聽不懂,但發現其實還很有趣。
本來覺得高高在上又威嚴的大人物,在天幕的嘴裏一下子多了幾分人氣,聽得他們都忍不住發笑。
好像就和他們一樣,有喜有怒,有缺陷又不叫人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