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現在覺得自己真的是大怨種,給秦國輸送了那麼多人才,自己卻是成為喪家之犬。
【前期取得成效也給商鞅鬆了一口氣,得罪那麼多人,承擔著老板那麼大的支持和期盼,要是不拿出點成果,也不好意思繼續了啊。
這幾年裏麵,戶籍和軍功爵製度把百姓納入到官僚的管理控製下,間接是納入國君的掌控中,這和周天子的分封出現了明顯的不同。
雖然沒有做到絕對的公平,但起碼在軍功這個上麵,萬民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而且,許多百姓的期望也不過是能獲得一點屬於自己的田地和宅地,沒有想要成為封侯拜相的大人物。】
【後麵秦孝公遷都鹹陽,給商鞅升職以後叫他繼續主持變法,變法還得繼續深入。
百姓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新型的農具和牛耕的推廣,百姓需要越來越多的土地,所以商鞅著手廢除井田製,允許百姓開陌阡。
他直接以法律下令,規定了新的田界,將土地授給農民,可以土地買賣,
根據占田數來進行收租,這個範圍包括了擁有大量土地的貴族,落在貴族眼裏簡直就是欺人太甚啊。
世襲的特權沒了,土地的麵積變少了,現在那點子地還得交租,一個個退讓得覺得快成烏龜王八了。
他們一下子逆反了,連商鞅得強權都顧不上,直接聚集起來開始反抗。
領頭得那也是不管不顧了,知道商鞅得手段狠辣,召集勢力直接反叛了。
商鞅也確實沒跟他們來什麼懷柔的政策,鐵血鎮壓,死的人肯定不在少數。
唉,前麵忍了那麼久還沒看透啊,居然等到商鞅威信和變法的成果都出來了再反抗,這不是鬧嘛。】
百姓都已經看到好處了,肯定會支持商鞅的啊。
就那麼點勢力,反抗不是自討苦吃嘛。
【在土地政策實施下去的第五年,弱勢下去的周天子都給秦國送來了祭祀祖廟的貢品。
別管人家是不是拉攏,那都是長臉的事情啊。
新的土地製度帶來新的經濟秩序,確立了地主剝削農民的封建土地關係,這一關係持續了兩千多年。
富者田連阡陌,而貧者無立錐之地。
不能說它完美,也不能說它全是封建,隻能說它能在奠定兩千多年封建土地關係基礎是順應時代洪流的。】
其他朝代的百姓聽到這裏忍不住歎氣,明明一開始覺得十分有希望,為什麼到他們就連養活一大家子都覺得是幸運了呢?
因為要交租子啊。
多少人倚靠著地主老爺租地,可那沉重的租子卻是沒有說價的地方。
辛辛苦苦一整年,地裏的收成大半部分都給了地主老爺和官府,剩下的也就是補充點嚼用。
一個個忍不住撓頭:他們的地到哪裏去呢?
百姓的承受風險能力小,稍微點天災人禍就是賣地,更加蠻橫殘忍的,直接搶,幾代過去,百姓的地又轉移到一小部分手裏。
周而複始,王朝迭代,都是土地惹的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