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強秦和奠定基礎並不是誇張,除卻軍功爵製度,他為了削弱貴族勢力,還弄出來縣的概念。
始皇帝後來推行郡縣製自然不會是憑空冒出來的,從秦獻公時就有了縣這個概念,隻不過當時隻是在邊境軍防重地設置了四個,但等到商鞅時,是在全國普遍推行,有人說是30多個,有人說是40多個。
具體的數目不知曉,但按照當時秦國的國土麵積,如此多的縣數量,基本上已經是將中央和地方聯係起來。
這一製度的重要性不用我來普及,後來始皇帝給它定性,後續封建王朝雖然也有修改,但內核也是這一套,足以體現商鞅的前瞻和能力。】
這話他們無從辯駁,畢竟後麵雖然有了許多的限製和細枝末節,但終究還是郡縣製那一套。
至於倒退搞分封的,不是皇帝的刀還沒磨好,就是王朝直接玩完。
不過好在這人是商鞅,他們用點大佬外加老祖宗的東西不丟人。
現在皇帝都還抄後麵子孫的東西呢,這麼一想,立馬那點子變扭全部消失,還想著天幕說快一點,多說點後世的改革,看看能不能適用他們現在。
哪怕時代不對應,挑挑揀揀總歸能找到點能用的東西。
【在經濟領域秦國沒有製定統一的度量衡,這對國家的稅收極不利。
商鞅製定了統一的鬥桶、權衡和丈尺,始皇大大後來統一度量衡時期的方升,和商鞅時期的誤差居然在1%之內,人家頒布的法令可以用那麼久,確實服氣啊。
度量衡這個東西,誇獎一下當初始皇帝統一的魄力和耐心,隻要想到現在收一份資料都收不齊,始皇帝居然能把全天下的度量衡都統一,就忍不住誇獎。
(PS:一個深受各種不同充電轉接頭其害的打工人。)】
劉徹:“不就是想誇始皇帝嘛,繞這麼大彎子幹什麼?不過,充電轉接頭又是什麼?”
衛青:“……”
我哪裏知道?
他們算是明白了,這就是對商鞅的表揚大會,順帶聽天幕誇誇始皇帝,其他的別多問,專心聽著就好。
實在聽不下去,不是手邊還有工作能幹嘛,完全沒有閑著的功夫。
【商鞅的曆史功勞是偉大的,改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管商鞅的結局如何,他的變法是成功的。
而且許多人在一個問題上變法都極其困難,可是商鞅卻是對整個秦國的方方麵麵都進行了一遍調整,並不單單隻是政治和經濟,社會風氣風俗都涉及到了。
比如著名的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這在商鞅眼裏是落後的風氣。
雖然人家是從國家稅收、人口這些方麵考慮,但考慮的方向是對的啊。
而且不要單單盯著百姓,還要想到貴族,一群貴族沒想到他們一退再退,商鞅那是完全不知道什麼叫做滿足,得寸進尺啊。
現在居然連生活的習慣都要改變,分戶分家對於貴族的影響其實更大。】
可不是嘛,百姓不分家一方麵是思想習慣,另一方麵是要多出稅錢,後麵能折騰到連這樣的稅錢都成為百姓的坎,也是朝廷的不作為和腐敗。
貴族可就不一樣了啊,他們不缺那點子稅,但人要是分戶了,總歸不利於團結一心的啊。
【宗親貴戚又坐不住了啊,就派了趙良為代表去找商鞅,兩人開始有來有往的說起來。
趙良那是從詆毀到勸說,再到威脅,商鞅心中自然憤怒,但憤怒的是這麼多年了,新法在秦國的成效長了眼睛的都看到,可還是如此多的人詆毀。
而且趙良的威脅沒有誇張,他出行都需要很多的護衛,少一個都不會隨意出門,從太子到百姓對他的感觀都是極差,日後後果如何他自然有所預料。
舊貴族的勢力被他削弱許多,現在隻不過是蟄伏起來,等待撕咬他的時間。
可商鞅終究是商鞅,誰都無法阻擋他變法的腳步,連秦孝公都擋住了壓力,哪怕中間有過動搖,但起碼在變法這條路上,結果就是秦孝公還是支持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