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此好的條件,商鞅並不會因為舊貴族的威脅停止前進的腳步,從變法開始的那一刻起,他就明白自己的下場會是什麼。】
【秦國的軍力和國力都不可同日而語,在公元前340年,秦孝公允許商鞅領軍出兵魏國的提議。
這一戰直接把魏國以往的國立資本給幹完了,原先占領的河西之地交還給秦國,還得遷都到大梁。
魏惠王想起來公孫座的話,可這時候為時已晚,魏國的頹勢已經挽回不來。
秦國自此氣勢更盛,但不久,秦孝公死去,公子駟上位,舊貴族的反撲到了。】
魏國的遭遇除了不甘心的魏國人誰都沒放在心上,可商鞅接下來的結局卻是眾所周知,以至於生出不忍來。
【在位二十四年的秦孝公去世,商鞅的結局也終於到來,好似所有人的改革家都是如此。
商鞅自知和秦惠文王沒有交情,甚至是交惡,所以決定辭退官職告老還鄉。
畢竟,他的夙願已經實現了。
隻不過,別人又怎麼會願意放過他呢?
當時被商鞅懲罰施刑的太子老師還沒死,鼓動著秦惠文王百姓隻知商鞅,您父親在的時候還好,新君如何抵擋得住商鞅的名氣呢?
秦惠文王到底是心胸狹隘還是想要穩住貴族不去猜測,他下令追捕商鞅,而商鞅呢,說來也是命運捉弄,失敗在了他親自頒發的法令下。
秦國實行戶籍製和什伍連坐法,商鞅沒有官文是連客棧都無法住的,隻能流落荒野,他自己都唏噓。
風餐露宿的商鞅居然又回到了魏國,魏國被商鞅直接打殘了自然不可能收留又把人趕走。
商鞅也十分惱怒,回到封地的商鞅聚集兵力襲擊鄭國。
鄭國:我惹誰了啊?
秦惠文王自然無法容忍這等行為,商鞅那點子兵力也沒什麼用。
商鞅最後死去屍體都免不了被車裂的結局,最後全家更是都沒有逃脫。
秦惠文王處置商鞅的時候手段極其殘酷,可有趣的是,他沒有廢除商鞅的法令,沒有倒行逆施,繼續執行新法,默默發展秦國,逐步的向東擴張。
……也算是唯一的安慰吧,變法的結局裏,苦中作樂一點來說,商鞅還是幸運的。
畢竟他的變法達成了目的,他的新法被延續,秦國後來真的統一了六國。
隻不過商鞅,隻要秦孝公一死,注定逃不了死亡的結局。】
百姓也不敢再說話,他們本來就注重死後屍身這些事情,聽到商鞅的結局都有些害怕和同情。
可不少主張變法的人全部都能理解,甚至於知曉商鞅的死局,他們居然還有羨慕的心理。
對於有些人來說,一生的抱負比什麼都重要。
商鞅雖死,可他一生的夙願實現了,秦孝公對他的支持,秦國的強大,新法的永存,都是他們這些人一生的追求。
某個時空裏,秦孝公麵露尷尬和不忍,安撫著還年輕的商鞅,“寡人定會保商君安然無恙,哪怕是身後事,也會安排妥當。”
他兒子也不能直接處置了啊,秦孝公這會兒正幫著自家兒子處理尾巴。
商鞅心中不可能沒有波瀾,在封地還敢起兵自然是有活下去的念頭,可聽到太子駟在他死後居然還是推崇新法,那股複雜真是難以言喻。
看著努力給太子駟賠罪的國君,商鞅忍不住笑了。
他很感激王上對他的支持,無論如何,秦國終究是叫他的理念得到了施展。
王上也是真的支持到底了。
“王上不用說那麼多,還是談談新法的事情吧,本來的那些擔憂倒是多餘了,鞅隻望,秦國能強盛。”
至於其他,那都是幾十年後的事情了,到死的時候再說吧,大不了到時候王上死的時候主動陪葬算了,他就不信太子駟還有那些宗親貴戚還敢掘墳。
秦孝公:???
你倒是下狠心了,寡人是真的怕有那不知深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