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王安石:我就是不一樣的煙火(1 / 2)

【他的父親是北宋朝的中下層官員,一生都沒有做到京官,四處輾轉,注定了他幼時也會跟著飄忽不定。

放在別人身上或許是幹擾項,但對於他而言,跟著父親四處上任,代表著他能見到北宋王朝基層官員的真實麵貌,沒有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

他家中並不富裕,也曾坦然的說考取功名就是為了錢。

父親早亡叫他早早的承擔著家庭的責任,自學成才代表他對儒家建立不起神聖感,所以他身上會有他人批判的‘叛逆’。

這個人就是北宋最有爭議的一代名相——王安石。】

別管有沒有爭議,你都把人安上名相的名頭了,已經把九成九的人都排到了他後麵。

【王安石在慶曆二年考中進士,之後他做官的路走得太過獨特。

像是司馬光,他走的那個年代標準的官員路子,中進士、重孝道、被舉薦做京官,然後曆經朝堂最敏感的事件,處處站在道德的角度,和宰相、皇帝分辨,樹立自己道德模範的形象,被標榜為君子的模板。

可王安石不一樣,他考中進士以後拒絕所有進京的機會。

他選擇去偏遠的小地方做縣官,可以憑借館閣筆試成為天子近臣,可他連嚐試都沒有嚐試。

不說一定會中,可他可是有唐宋八大家的名頭,連試都不願意還可能被人曲解成害怕,那麼拒絕文彥博、歐陽修這樣舉國有名的重臣舉薦,那就更加叫人恨斷牙齒了。】

現在已經有人牙根都要咬碎了。

說他世俗吧,他確實挺世俗的,都能說考取功名就是為了錢。

可說他清高吧,也確實清高,居然連宰相舉薦的機會都拒絕得幹淨利落。

換做他們,別說是舉薦,就是能得這兩位一聲誇讚,那在官場都能順途不少。

以至於他們都沒有底氣開口質問,和他一比,他們感覺比世俗都要世俗。

【嘉祐三年王安石總算是到京城做官了,位列度支判官,之後進入館閣做到知製誥。

不過五年時間,因為其母去世,離開京城。

後麵得六年時間裏默默無聞,神宗登基的時候,他還在江南閑逛。

神宗是從韓維的嘴裏知道王安石,韓維對神宗的影響很大,可以說是嚴師益友,每次發表國家大事獨特觀點時都會給神宗耳目一新的感覺,韓維也不貪功,直接說都是他的朋友王安石的見解。

好家夥,有這麼個友人一直在皇帝麵前給你刷存在感,別的不說,能處啊。】

神宗想起以前韓維在耳朵邊說的那些話,他還懷疑兩個人在那打配合,不過後來韓維說歸說,王安石卻是連人都沒見到,好奇心倒是被吊起來了。

其他人隻能繼續眼紅了,除了名臣推薦,還有朋友在這邊不遺餘力的說好話,真是叫人嫉妒啊。

【宋神宗登基後很忙,仁宗晚年多病,他爹上位後沒好到哪裏去,事情直接都堆到他身上。

他自己忙的時候也沒忘記王安石,直接下令叫他就任江寧知府。

之前推脫過那麼多次任命的王安石這次居然乖乖的去上任了,一點都沒耽擱,這下子就有人不滿意了啊,覺得王安石這個人狡詐,故意結交天子近臣,就是個重名利、埋長線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