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從熙寧元年四月麵見王安石到第二年的二月才真正開始有所動作,兩人又不是什麼毛頭小子和馬大膽,就是皇帝也不能說變就變,中間的十個月兩人沒有閑下來,而是為變法的開始做足準備。
很奇妙的是,關於王安石變法的大宗旨記載卻是找不到,一開始作為秘密不能被人知曉還能理解,但後來變法失敗了,就跟王安石和宋神宗談話內容一樣離奇的沒有記載,刪除的夠徹底啊。】
這……手段有點不幹淨了啊。
雖然政治圈子不能講究真善美,但變法這麼大的時期,你又不可能完全刪幹淨,留下那麼多空白的地方,做事不利索和體麵啊。
要是能把王安石的痕跡抹除的幹幹淨淨也就罷了,但你偏偏沒這個能耐,還把變法最重要的東西刪除,就有些自欺欺人啊。
不過,這誰刪的啊?
大家都在猜測,宋神宗也在想,應該不是他後麵發癲吧?
【實際操作就是叫王安石躲在幕後,當然,這個幕後誰都知道他才是那個主腦。
比如說為了改革變法弄出來的製置三司條例司部門,拜富弼為相,利用他的威望來鎮撫局勢,同樣為了保險起見,名義上的副相是陳升之。
接下來就是正式的幹活了,這裏衍生出來一個爭議千年的問題,那就是王安石的手下。
他是沒有親信而言的,可政策下達總歸要有自己的班底,一個人要做成改革那是天方夜譚,但偏偏就是手底下的人出問題,還不是一個兩個。
比如說呂惠卿,名聲用遺臭萬年都不為過,直接把他身上的過錯移交到王安石身上,因為親信的所作所為就是為了王安石這個領袖服務,那麼他承擔後果完全沒有問題。
但呂惠卿這個人是誰推薦給王安石的呢?
是君子中的君子歐陽修,歐陽修是誰啊,咱們稍微讀過幾年書的都知道《醉翁亭記》,歐陽修在當時那也是響當當的名號啊。
很多人都把這裏麵的淵源給忽視掉,歐陽修曾經的奏折上還誇讚過呂惠卿,私下和王安石也推薦過他。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叫有些人把罪過又推到歐陽修身上,呂惠卿的行事雖說不能全部怪到王安石身上,但手下還是親信在改革變法中的錯,王安石跑不掉一個識人不明。】
很好,又排除掉一個大麻煩。
隻有呂惠卿本人此刻臉色蒼白,讀書人在意什麼?名聲啊。
遺臭萬年?他都不敢想到底做了些什麼。
王安石同樣不解,起碼現階段他的印象中,呂惠卿的名聲和能力都不差,為什麼會得到這樣的評價?
【除了呂惠卿之外,王安石比較重要的助手分別是蘇轍、程顥、章惇、薛向、呂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