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宋神宗:找到共鳴了(1 / 2)

【宋神宗采取兩個方式,第一是詢問朝中的大臣,第二是直接和王安石麵談。

隻不過,在詢問朝中大臣的時候,韓琦、孫固、吳奎、唐介等人都說王安石才學過人但氣量狹窄,隻能成為具體問題的負責人,無法成為掌舵人。

別說啊,王安石這人緣混的啊,一個個居然都大同小異。】

被提到的幾個人:?

雖然不覺得實話實說有錯,但瞧著王安石那張冷臉,莫名有點心虛。

明明沒有偷偷摸摸的詆毀,但總有種被人當眾抓包講小話的沒底氣。

【宋神宗然後和王安石麵談,王安石直接把高度拔到堯舜禹那一代去了。

宋神宗有點傻眼啊,要說不想幹點成就那是假話,但冷不丁的也沒想要和這些人比肩啊。

宋神宗實在是沒這麼大的雄心,趕緊跳過前麵的客套話,接下來便是熙寧變法前最重要的一段辯論。】

宋神宗現在都還能切實回憶起心裏那種無奈,隻能說王安石的預期直接把他嚇到了,說出來都會叫人認為他狂妄自大。

【這次辯論來源於一次大水災,北宋真的很神奇,執著於黃河改道,哪怕已經失敗好幾次,把河北等地都給淹沒了。

話說回來,針對這次水災朝廷自然得頒布救災的銀子,當時曾公亮提議現在財政緊張,就把一些典禮的賞賜省掉。

傳到翰林院,王安石和司馬光又對上了,兩個人持不同的看法。

司馬光讚同,但王安石覺得省這點錢就是杯水車薪,慣會做表麵文章。

還把當年唐朝宰相節省工作午餐被人取笑拿來做例子,說辭飯不如辭位,國用不足才是真正的問題。】

李世民沒想到還聽到唐朝,隻不過這個反麵例子有點不太爭臉啊。

他有點讚同王安石的話,省點飯錢來湊銀子的話,那還真不如辭職算了。

明顯現在都知道國用不足,可還是粉飾太平,做表麵文章。

【宋神宗聽到王安石的話卻是有點心癢癢了啊,說到底,缺錢最為難的是他啊,大臣節省點還能混個好名聲,但他要解決的問題已經不是節儉就足夠的,必須得找到善於理財的人。

誰也扛不住每年財政兩倍的赤字。

王安石很平靜的說道:“我可以不加賦稅,就讓國家的收入增加。”

宋神宗激動了啊,司馬光卻是憤怒,覺得這是在胡說八道。

是不是很想知道接下來王安石要如何反駁?

很可惜,史書的記載就到這裏了。】

???

剛剛說到心坎的地方,就這麼結束呢?

一群人不可置信,然後生出怒氣來,恨不得把王安石揪出來給他們好好說說後麵的話,那才是重點啊!!!

同時也對天幕充滿怨懟,這是故意吊他們胃口呢。

宋神宗時期,不少人眼神都瞟向知情的三個人,他們也好奇啊。

不過想來想去,都不知道該問誰才能解一解好奇心啊。

【但後來有一版本的《神宗實錄》中有寫道宋神宗的結論,中間王安石的回答還是沒有。

宋神宗當時也不知道是不是和稀泥啊,直接說他觀點接近司馬光,但最後兩府的賞賜削減還是由王安石決定。

嗯…別管人家說了什麼,要看別人做了什麼。】

宋神宗抬頭望天,不然呢?總不好全盤否定司馬光吧,他懂得安撫安撫,顧及一下他的臉麵嘛。

【宋代的話,普遍認為王安石不加賦而國用足觀點是變戲法,完全就是用噱頭引誘年輕的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