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們:“……”
無話可說,你就是想抄家,錢財來得簡單快捷點吧。
李世民忍不住詢問下麵的臣子,這方麵他還真不熟悉啊,大臣們一時間沒幾個能回答上,他們的身份沒機會去了解啊。
就算是有些不入流的家裏幹這個傷天害理的買賣,也不可能叫當官的去經營不是。
宋神宗隻覺得氣得發笑,說吧說吧,正好把一切都攤開,左右他老趙家又不是第一次丟臉了。
你們也別想逃。
【不要忘記王安石和宋神宗變法一開始的誘因,國庫沒錢了。
他們要做的就是抓錢,隻不過青苗法到底是和農業有關,所以王安石不敢輕易做決定,在這件事上麵,他詢問了很多人的意見。
比如說蘇轍,他當時跳出來反對這個,因為他提出來一個問題,借的時候什麼都好說,但等到還,哪怕是拿鞭子抽也還不出來錢的。
青苗法連王安石這邊內部的人都看不透,他很失望,但也確實沒有輕舉妄動。
現在大宋的問題是要抓錢,國庫連送葬的錢都拿不出來。
隻是,有些時候,改革的車輪一旦發動,哪怕是掌舵者都已經無法控製。】
【青苗法還沒有正式實施,苗頭卻是已經漏出去了,為了‘迎合’上麵的喜好,就有人上書賣幾千個度僧牒來作為本錢。
這件事的槽點很多啊,青苗法還沒決定要不要實施已經傳得人盡皆知,這肯定是重大失誤。
再就是度僧牒,這是哪個大聰明想出來討好上級的辦法啊,是能夠在短期內籌集五十萬貫錢,但後患無窮啊。
接下來,變法派在實行過程中犯了最大的一個錯誤——言行不一致。】
王安石聽得認真,他想要知道到底是何處的問題。
【商鞅變法做得第一件事是什麼?
是取信於民啊,是要百姓相信他言出必行。
可王安石的變法,太急躁了,攤子鋪得太大了。
說好隻是從陝西試點,結果河北、淮南、京東三大路同時施行;
說好用度僧牒的錢,可最後動用了一千五百萬石的糧食;
說是青苗法,農民借貸,可最後城裏百姓借貸的條件更是亂七八糟;
說了不許硬性和政績掛鉤,可下麵實行的時候,政績、腐敗等因素直接把變法衝垮。
在青苗法都沒有商討出來結果時居然實行下去,這裏麵有沒有王安石的急於求成,反對派的推波助瀾都是疑問。
青苗法提出來到實行簡直是叫人迷惑,什麼都沒討論出來的情況下,他居然在下麵先熱火朝天的幹起來了,前不久王安石自己才說過‘變法易緩不易急’。】
法子是好法子,但廢了。
可惜了~
是王安石急躁,還是被人推波助瀾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已經一片混亂的動起來了,哪怕是他叫停也停不下來。
變法的威信和信心,還有折騰進去的錢糧,全毀了。
王安石身側的手握緊,直直的看向一臉灰敗的司馬光,轉而又掃視起其他人。
這件事裏麵若是沒有他們的推動,他是不相信的。
可到底該如何改善?